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拿下诺贝尔奖 类型:现代言情 作者:一条 角色:张艺谋莫言 火爆新书《拿下诺贝尔奖》是由网络作者“一条”所编写的现代言情小说。小说内容概括:民间的语言,非常有文学价值。比如山东人说一个姑娘很漂亮,不会说她很漂亮,说她奇俊。要说一个人跑得很快,不会说他跑得非常快,我们说他跑得风快,像风一样快。要说今天晚上天特别黑,不会说特别黑,我们会说怪黑

评论专区

万历1592:开头的人设个人感觉有点问题,扯得有点...无法理解吧(虽然我暂时只看了几章,这大概是作者是给主角的一个BUG设定,一个强大的金手指)其实想评价干粮的,但仅因个人原因减了一星。后续待看。 罪恶之城:满含烟雨江南才华的最后一作。之后他的作品基本不用再看了。构装设定如今再看也是惊艳依旧。栩栩如生的妹子们依然在心中。——《后宫禁书目录》 我家后院的精灵世界:狗改的了吃屎吗? 拿下诺贝尔奖

第9章


能编得还不错,以至于我很小的时候也成了一个说书人。
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
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1990年代,在北京家中说书人要滔滔不绝,每天都要讲的,必须不断讲下去,然后才有饭碗。
说书人的传统就是必须要有一种滔滔不绝的气势和叙事的能量,要卖力气。
我觉得我的小说语言就是继承了这种民间艺术家的口头传统。
在农村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大字都不识的人,当你听他讲话时你会觉得他的学问大得无边无沿。
他绘声绘色的描述非常打动人,尽管你知道他是在瞎说八道,但你听得津津有味,这是一种听觉的盛宴。
我想我的语言最根本的来源就在这。
民间的语言,非常有文学价值。
比如山东人说一个姑娘很漂亮,不会说她很漂亮,说她奇俊。
要说一个人跑得很快,不会说他跑得非常快,我们说他跑得风快,像风一样快。
要说今天晚上天特别黑,不会说特别黑,我们会说怪黑。
《檀香刑》之后,我写了反映90年代乡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四十一炮》。
小说写了一个酷爱吃肉的“炮”孩子,在一座五通神庙里,对着一个大和尚,讲述自己的少年生活。
这是语言的洪流,也可以说是浊流。
这个炮孩子其实就是个说书人。
这也是我对当年那些在集市上说书的人的一次遥远的致敬。
2018年11月,参观阿尔及利亚古代建筑遗迹 我没有被《百年孤独》影响 至今我仍然要说,《红高粱》确实没有受到《百年孤独》的影响,写完了《红高粱家族》之后我才读到了《百年孤独》。
2008年,我终于把《百年孤独》这本书读完了。
那一年,我受邀参加一个在日本开的国际笔会,本来我是不愿意去的,但对方说马尔克斯也会去,我就立刻说我去。
为了见这个我钟爱的作家,去开会前我就集中精力拿出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把这本书读完。
读完以后我就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多么大的作家,无论多么有名的作品,都是有瑕疵的。
这本小说有二十章,我发现第十六章到二十章有很多是废话

第10章


,最后两章几乎可以说是敷衍成篇。
我觉得他是硬把它撑长的。
智利最大报纸《信使报》刊登对莫言的介绍及采访从2014年到现在,我已经连续去了三次拉美。
第一次是受邀去看巴西**,我对足球没有特别的兴趣,吸引我的是亚马逊河。
我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沿河而下,在亚马逊河上漂流。
2015年,我去了哥伦比亚,也去了马尔克斯的老家。
今年暑假期间,我们去了秘鲁、智利,去了聂鲁达的故居,也爬上了聂鲁达所描写的马丘比丘高峰。
去了三次拉美以后,一方面印证了我过去阅读拉美文学的许多意象,明白了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写。
再读他们的书,我就知道哪些细节是真实的,哪些是想象和夸张。
2004年,意大利NONINO国际文学奖颁奖典礼实际上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谁?
是祖师爷爷蒲松龄。
蒲松龄的故乡离我的家乡三百里路。
当我成了作家之后,我开始读他的书,我发现书上的许多故事我小时候都听说过。
我从小在一种聊斋文化的氛围中长大。
大人都会讲很多鬼故事,直到今天我还能记得哪棵树上曾经吊死过什么人,哪片水塘淹死过什么人。
一个人走夜路,我经常会感觉到身旁有很多小动物在追赶我,或者旁边的墙头上正在走着一个妖怪,夜里想小便都不敢下床。
2004年,法兰西文化与艺术骑士勋章证书我祖父说在我们村后小石桥上,有一个“嘿嘿”鬼,你如果夜晚一人过桥,会感觉有人在背后拍你的肩膀,并发出“嘿嘿”的冷笑声。
你急忙转身回头,他又在你的背后拍你的肩膀并发出“嘿嘿”的冷笑声。
这个鬼的具体形状谁也没有见过,却是让我感到最为可怕的一个鬼。
20世纪70年代,我在一家棉花加工厂里做工,下了夜班回家,必须要从这座小石桥上通过。
如果有月亮还好,如果是没有月亮的夜晚,我每次都是在接近桥头时就放声歌唱,然后飞奔过桥。
回到家后总是气喘吁吁,冷汗浸透衣服。
那小石桥距离我家有二里多路。
我母亲说你还没进村我就听到你的声音了。
那时候我正处在变声期,嗓音又哑又破,我的歌唱,跟鬼哭狼嚎没什么区别。
我母
继续阅读《拿下诺贝尔奖》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