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凌星计划

小说叫做《凌星计划》,是作者徐孟曦的小说,主角为周璟月周云柔。本书精彩片段:一年后的某个寂静的黄昏,位于厄瓜多尔首都郊外的巴比伦空间运输港刚刚完成了当天最后一批载荷的入轨任务,正在进行例行的检查与维护工作这批载荷是洞天计划中超级粒子对撞机的核心零件——四级聚焦磁铁在轨道上作业的宇航员会将它安装到通天塔的缆绳轴的正上方两条碳纳米管做成的质子束管并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椭圆,在离地表最近36000多公里的位置环绕地球一周,穿过了这个四级聚焦磁铁的中心陆洋和他的副官...

第13章 免费试读


周宇攥起拳头抑制着自己因为激动而有些发抖的手臂,他能明显感受到心脏受到肾上腺素的刺激在胸膛里澎湃的搏动。这对于他来说太刺激了:多年被琐事烦扰,被生活所压迫的那个热爱科学,渴望探索未知领域的心灵,面对着可能是永恒的真理时,能爆发出多大的能量。他无法再作任何等待,迈开步子踏进真理图书馆的大门。

这里还保持着他记忆中的模样,即便过去了十几年,空气中飘荡的书卷清香依旧沁人心脾。他环顾左右,大厅的角落并排放置着几台供读者自行查询书目编码的电脑。在以往的日子里,无论什么时候想查点书,这些电脑总是有人在用,必须排队。但今天情况却不一样,图书馆里空无一人,所有设备就像是私人的一样,只为他一个人服务。

他随便选了一台径直走了过去,动了动鼠标想要唤醒它。一个柔软的女声在电脑中说道:“欢迎来到真理图书馆,请问你想查询什么信息?”

周宇有些意外,怀疑自己是不是幻听了,但这的的确确是栗彬的声音。他无法肯定这是谁的安排,是记忆的建造者还是自己的大脑,不过这个恶趣味还是挺受用的。在这个奇异的地方,无论发生什么事也不奇怪吧。于是他试着直接开口回复道:“谁是这个图书馆的建造者?”

“在恒星之间悠然地跳跃、静静地观察一切的文明,他们称自己为点星者。”

“他们在哪?”

“他们所在的宇宙区域与你们不同。他们把自己的发源地恒星定为空间坐标的0点,半径是光走465亿个地球年的长度范围内,则是他们所能看到的区域,而你们不在其中。反过来说,他们也不在你们能看到的范围内。“

”但你刚才说他们可以在恒星间跳跃,那么他们的观察范围不就可以拓展了吗?“

”很好的问题,也许你应该查阅一下位于图书馆一层的’基本规律室’里面的《关于光的一切》、《宇宙的尺度》和《时间的本质》这几本书。我现在就为你准备,你只要直接去基本规律室就可以了。”

周宇按照电脑的提示拾级而上,从大厅进入走廊。阳光从两侧的玻璃窗里撒在地上,映照出斑驳的树影。他踩在光滑的水磨石地面上,脚下发出橡胶和地面摩擦的滋滋声。在长廊的中部,一条通道横亘其上,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周宇向左右两侧望了一望,只见通道的尽头各有一扇门,左边的门上面写着“认知规律室”,右边的那一扇上面写着“基本规律室”。

他转向右边,走入这间巨大的书籍陈列室。这里依旧没有一个人,时光仿佛定格了一样。周宇看见右手边的前台柜台上,很显眼地叠放着三本书。他走上前去,把书摊开,确实是电脑刚刚推荐的那三本。

周宇翻开封面上写着《关于光的一切》这本书,厚重的精装16开300多页,满满当当的全是字。他随意浏览了一下,基本都是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专业术语和公式。他叹了口气把书合上,又拿起另一本16开的大书,翻开一看,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配图,有恒星的,有临近星系空间的,有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的,还有讲解宇宙纤维和空洞的,洋洋洒洒500多页。他合上书,封面上五个烫金的大字跃然其上:《宇宙的尺度》。

他用手抚摸了一下这几个字,若有所思地拿起最后一本书,《时间的本质》。终于有一本小一点的了,他感叹。但翻开这32开本的小书时,他就觉得有点不正常。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这200多页的书里每一页都是空白。他前前后后翻了好几遍,又透过光线检查是不是有水印,最终在其间的某一页上,周宇发现有用最普通的5号字写的一行简短的话:“时间是描述运动的语言,其本身并不独立存在。”

他有点崩溃,把这本莫名其妙的书丢在柜台上。心想这都哪儿跟哪儿啊,完全没法理解。正当他郁闷之时,之前出现过的自己的镜像又出现在柜台的另一边,就好像他刚才一直站在那里,十分地理所当然。

“看不懂是不是。这些书记载了我们点星者文明从母文明那里传承下来的精髓。虽然做了一些便于你理解的诠释,但恐怕对你来说还是太难懂了。”镜像轻描淡写地说。

周宇被看穿了想法显得有些脸红,他嘴硬道:“我只是现在没有心情一本书一本书地读了。你在这里说风凉话干什么?“

镜像笑了笑:”没办法,谁让我是你脑海中想象出来的人呢。咱们去那边坐坐,我给你讲讲这几本书吧。”说罢便从柜台上拾起这三本书,叠在一起抱到旁边的桌子上。

镜像等周宇坐在身旁的椅子上,开始给他讲解:”真空中的光速不变,约等于每秒30万公里,滤除宇宙膨胀所导致的空间扩张,它是整个宇宙之中运动速度的极限。这是在整个宇宙都适用的基本规律。而真空光速在可观测宇宙的尺度下,是非常缓慢的。“

”何以见得?“周宇不解。

镜像翻开那两本又大又重的书,给他一边展示一边说:”为了便于你的理解,以你们生活的银河系为例。这个星系的直径大约是十万光年,如果把你每走一步的距离都比作一个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那么狭义的太阳系只有60步大小,而从北京走到天津相当于太阳到最近的一颗恒星的距离,而整个银河系差不多相当于地球的60倍大,约等于太阳的一半大小。光从北京走到天津需要4年,平均每8分18秒才能迈出一步。“

”那也太慢了吧,比我走路还慢。“

“说得不准确,应该是比蜗牛还慢。“

”什么?比蜗牛还慢?!不是每8分18秒迈一步那么慢吗?“

“你现实生活中见过的蜗牛,它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600厘米,也就是说8分18秒的时间里,蜗牛能走83厘米,大约是你走两步半的距离。“

”不会吧,光速比蜗牛还慢,这也太反常识了吧?“周宇以往对光速的感性认识被完全颠覆了,他觉得十分震惊和不可思议。

”这还仅仅是以你的步长来模拟日地距离的对比。咱们再换个更宏观的比例说,如果把银河系缩小到地球那么大。注意!是把地球的大小当成银河系。那么在这个银河系中,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仅仅只有6毫米,跟人的小拇指指甲差不多宽,而太阳和最近的恒星也只相距1700米。在这个地球一样大的银河系尺度下,光速大约是每小时4厘米,和你家墙上挂钟的时针走得一样慢。”

”什么?!那不就是根本看不出来走没走吗?!“

”恭喜你,知道了这个放之整个宇宙而皆准的事实。“

小说《凌星计划》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