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对不起,本宫只想当太后 类型:小说推荐 作者:凌欢 角色:秦意宁亲王 小说推荐《对不起,本宫只想当太后》是大神“凌欢”的代表作,秦意宁亲王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宁亲王这次带出来的是禁卫军精兵,个个皆是独挡一面的好手,可那些黑衣人却是宗亲王多年精心培养出来的死士,身手奇高,又悍不畏死,一时间众人竟然无法将人拿下不过禁卫军毕竟人多势众,那怕是消耗战,拖也能把宁亲王等人拖死其中一个黑衣人见势不妙,在杀退一个士兵后,对宗亲王说道:“王爷,此地不宜久留”宗亲王脸色阴沉,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迹,咬牙狠声说道:“冲出去!”说着在黑衣人的保护下慢慢向大门处退去只是宗...

对不起,本宫只想当太后第80章 在线试读

晴朗的清晨,徐徐升起的太阳普照大地,皇宫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下。
今天是个黄道吉日,正是凌欢册封大典的日子。
一大早,凌欢便被明玉叫醒,然后开始准备起来。
先沐浴梳洗,熏香,然后梳妆,戴上凤冠,穿上繁琐的凤袍,待一切办妥已经过去两个时辰。
这时前来迎接凌欢的凤辇已经到来,凌欢上了凤辇前往正宫大门。
到了宫门前,秦封已经和百官等待在场。
香案已经备好,凌欢缓步上前和秦封一起焚香祭奠天地。
拜祭天地后,才开始‘嘉礼’。
礼部尚书张正林奉着宝册上前,开始宣读册封宝文。
宣读完宝文,张正林将手中的宝册和金册递给宗正福亲王,福亲王接过,然后将宝册,金册献给凌欢,完了便有司礼监喊道:“礼成……”至此,封后大典已经基本完成,凌欢与秦封相视一笑,双双携手走进金銮殿,在众臣的注目下缓缓坐下。
众臣跪拜:“皇上万岁,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千千岁!”
凌欢看着下面跪拜的群臣,此刻的心情也不平静,尽管她知道这才是刚刚开始,前路仍然遍布荆棘与磨难,但仍然忍不住有些激动。
从一个三等宫女,到统领六宫的一国之后,她经历了太多太多,嫔妃陷害,宗室与世家的刁难,血腥与杀戮,几乎步步惊心。
但最终,她终究还是走到了这一步。
一国之后,她成为了大秦最尊贵的正室,他的旭儿不再是庶女之子,而是正统出身的嫡子!
礼乐响起,殿中有舞姬翩翩起舞。
宴席已经开始,这一刻君臣同乐,殿中一派慈和。
西伯侯看着与皇上并肩而坐的女儿,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从这一刻起,他便是名正言顺的国丈,是皇帝的岳家。
铺在他面前的,是荣华富贵,是滔天的权势。
宁澈身为御前带刀侍卫,今日也能够前来参加封后大典,看着高坐在凤座上的仪态端庄的凌欢,宁澈心里有些复杂但更多的却是苦涩。
自己喜欢的女人成了令人仰望的一国之后,他本该是为她感到高兴的,可他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坐在她身边的男人不是他。
虽然知道她与他之间隔着千山万水,但却始终怀有几分妄想,妄想着总有一日能够得偿所愿。
正所谓爱得越深,心越痛,便越是无法放下,就如飞蛾扑火,哪怕明知扑向死亡,却仍然甘之如饴,他早已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赵子轩仰首喝下一杯酒,唇边露出了一丝略带苦涩的笑意。
一入宫门深似海,在过去,哪怕他自知她与他之间早已经没有希望,但心里仍然忍不住为她牵肠挂肚,苦苦思念,生怕她在宫里过得不好,直到如今,他终于可以放下了。
这段感情对于他来说,是最珍贵的回忆,哪怕他早已经失去了资格,他却仍然无法忘怀。
往事随风,心中却始终有一抹空白,无法填补。
……封后大典过后,便的迁宫之事。
凤凰宫早已经收拾妥当,凌欢只需要直接入住便可,只是今日她还有一件事要做,那便是接见后宫嫔妃,然后带着后宫嫔妃去向太后请安。
“主子,后宫嫔妃已经来了。”
明玉走进来说道。
“淑妃来了么?”
凌欢淡淡地问道。
“淑妃娘娘派了宫人来,说是淑妃娘娘病了,便不来请安了。”
明玉说道。
“是么?”
凌欢轻笑一声,道:“这病来得倒是巧了。”
什么病了,不过是不想拜见她这个皇后用的借口罢了,淑妃的性子仍如以往般嚣张任性,不过比起慧妃那样城府深沉却心狠手辣的,她还是更喜欢淑妃这样没有什么心机的直肠子,至少这样的人不会给她带来太多的麻烦。
凤凰宫主殿,各个嫔妃分别在属于自己的座位落座,安静地等待着。
安嫔看了一眼对面的如嫔,不屑地嗤了一声,如嫔却当做没有看见。
自刘常在死后,如嫔便收敛了许多,平日里都是缩在宫里,很少出来走动了。
安嫔倒是一如既往的张扬,时不时会欺负一下低份位的嫔妃,不过也没有做得太过,没有闹到凌欢这里来。
“皇后娘娘到。”
随着一声唱偌,凌欢缓缓走了出来。
“嫔妾见过皇后娘娘,皇后娘娘金安。”
众嫔妃齐齐行礼。
“免礼。”
凌欢扫了一眼众人,淡淡地说道。
众人依言坐回座位上,凌欢这才淡淡开口说道:“本宫喜静,往后你等每七天来请一次安便可,其余时间不必来请安。”
虽然作为皇后,嫔妃每日来请安是规矩,但凌欢并不想天天看着一群女人勾心斗角,若是可以,她宁愿不要这些嫔妃请安,可规则终究是规矩,她身为皇后应有皇后的威严,因此才定下每七天来请一次安的规定。
“是。”
众嫔妃闻言纷纷露出喜色。
能够不用每天来请安,对于她们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皇后娘娘,您真好。”
如嫔一脸天真地开口恭维道。
凌欢笑了笑,并没有答话。
安嫔目光落在凌欢的脸上,眸里闪过一抹嫉妒,听了如嫔的话,忍不住轻嗤一声,压低声音说道:“马屁精。”
如嫔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关你何事?”
其他嫔妃只是看戏,安嫔和如嫔不和,这是宫里公开的秘密,谁不知道这二人见了面就会拌嘴?
以前如嫔还能好脾气忍着,现在如嫔倒是不忍了,如此一来二人的关系更是势同水火。
凌欢悠闲地喝着茶,也懒得理会下面的眉眼官司,对于她来说,这些嫔妃只要不闹出事来,她便懒得理会,至于争宠?
那对她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
坐了一会儿,见时间差不多了,凌欢便带着众妃前去慈仁宫。
太后缠绵病榻,身体每况愈下,精神也不好,自然没有精力去理会其他嫔妃,她只诏了凌欢一个人进慈仁宫,至于其他嫔妃是没有这个荣幸进慈仁宫的,只能是外面请安。
凌欢跟着高嬷嬷在众嫔妃羡慕的目光中走进慈仁宫,刚刚进入主殿,小团子便哒哒哒地跑出来,扑进她的怀里:“母后!”
折子凌欢将儿子抱起来,问道:“旭儿可有乖乖听皇祖母的话?”
“旭儿很乖……”小团子晃着小脑袋奶声奶气地说道。
“好孩子。”
凌欢赞赏地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抱着他走进了内殿。
太后近来身体越发不好了,常常卧病在床,此刻看见凌欢抱小团子进来,满是病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臣妾见过太后娘娘,太后娘娘金安。”
凌欢将小团子放下来,一丝不苟地行礼。
“好,好。”
太后笑着对凌欢招了招手,说道:“过来让哀家看看。”
“是。”
凌欢上前,在高嬷嬷拿过来的绣墩上坐下。
“你是个好的。”
太后从手上摘下一只晶莹剔透的翡翠镯子亲手给凌欢戴上,说道:“这是当年哀家与先皇大婚时,先太后她老人家赐给哀家的,如今你已是中宫之主,哀家便将它赐给你。”
“太后娘娘,这太贵重了,臣妾不能要……”凌欢连忙拒绝。
“戴着罢。”
太后笑了笑,说道:“这镯子就是要年轻人戴着才好看,留在哀家手里也委屈了它。”
凌欢这才不再推辞。
对于太后,她是真心感激的,毕竟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小团子,太后都是真心相待,哪怕她以庶女之身登上后位,太后也没有为难她。
“哀家不中用了,日后皇帝和旭儿哀家就托付给你了,皇后,你日后要好好照顾他们,知道么?”
“是。”
凌欢见太后如此,心里也有些伤感,说道:“太后娘娘洪福齐天,总会好的,你老人家还要看着旭儿长大呢……哀家也想看着哀家的乖孙儿长大成人,”太后笑道:“可是哀家这身体,恐怕有心无力咯。”
“太后娘娘……”凌欢心有不忍。
“好了,哀家和你说这些做什么。”
太后有点疲惫地靠回榻上,说道:“哀家累了,你回去罢。”
“是。
臣妾告退。”
凌欢行礼告辞,小团子看了看躺在床上的太后,奶声奶气地说道:“皇祖母,旭儿先和母后回去了,明天再来看您……好,好,旭儿真乖。”
太后笑着摸了摸小团子的毛茸茸的小脑袋。
凌欢坐着凤辇回了凤凰宫,便见明玉迎了出来,说道:“主子,杨九公公刚刚来了,说皇上让主子去正乾宫一趟。”
“本宫知道了。”
凌欢将小团交给明玉,然后自己带着容萱去正乾宫。
正乾宫门口,凌欢刚刚下辇,便看见宁澈从正乾宫里走出来,二人四目相对,皆是微微一怔。
“臣,见过皇后娘娘。”
宁澈躬身行礼。
“宁世子不必多礼。”
凌欢淡淡地笑道。
二人错身而过,凌欢跟着杨九进了正乾宫,宁澈一动不动,空气中仿佛还残留着淡淡的馨香。
过了好一会儿,宁澈眷恋地看了一眼正乾宫,深吸了一口气,快步离开。
凌欢进了内殿,便听到秦封的笑声,凌欢上前行礼:“臣妾见过皇上。”
“不必多礼,梓童快过来。”
秦封朝凌欢招了招手。
“皇上为何如此高兴?
可是遇着好事儿了?”
凌欢问道。
“朕确实遇到好事了!”
秦封笑道。
“是什么好事儿?
可否说出来让臣妾也高兴高兴?”
凌欢笑着问道。
“说起来,此事还与梓童有关。”
秦封说道“朕今日收到户部递上来的折子,说今年各地得了粮种的粮食已经收割,与往年相比,今年百姓的收成足足多了七倍之多,如此一来,今年下半年那怕年景不好,百姓也不愁饿肚子了!”
“是么?
那真是太好了。”
凌欢笑道。
“此事还要多谢梓童。”
秦封握住她的手说道。
“这是臣妾应该做的。”
凌欢有些羞涩地笑了笑,道:“其实都是皇上的功劳,若不是皇上送臣妾庄子,又允许臣妾出宫,臣妾也培育不出粮种。
说来说去,还是皇上英明。”
“你就别夸朕了。”
秦封摆了摆手,说道:“朕当初可没想过你会培育出粮种,只是答应了你,一时不好出尔反尔罢了!”
当初答应凌欢出宫,他可没想过她能培育成功。
“皇上找臣妾来,可是有事?”
凌欢问道。
秦封直接将案上的折子递给她,凌欢一愣,意味不明地道:“皇上?”
“欢儿。”
秦封凝望住她,沉声说道:“朕要你日后每天都来正乾宫陪朕审阅折子。”
“皇上,这,这是朝事,臣妾怎能……”凌欢吃了一惊。
“朕说能便能!”
秦封神色凝重地看着凌欢,缓缓说道:“当年朕登基的时候年纪尚幼,是太后垂帘听政辅助朕,朕才能坐稳这个江山,如今旭儿年幼,朕实在是放心不下,若是朕走了,除了你,没有人可以帮旭儿,欢儿,你明白朕的意思么?”
“皇上,您不许胡说!”
凌欢神色慌乱地说道:“您正是春秋鼎盛之时,旭儿日后自有你来照看,您,您何必吓臣妾?”
“欢儿,你听朕说。”
凌欢眸中含泪,摇头说道:“臣妾不想听……欢儿……”秦封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别任性好么?”
凌欢流泪摇头。
秦封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水,说道:“你放心,朕现在不会有事。”
“真的?”
凌欢含泪看他。
“真的。”
秦封柔声说道:“乖乖听话,别担心,好么?”
凌欢点了点头,抿了抿唇,问道:“那皇上为什么要让臣妾看折子?
臣妾只是妇道人家,怎能插手朝中大事?”
“欢儿,你就当帮帮朕,好么?”
秦封将她拥进怀里,柔声哄道。
“可是……”凌欢有点犹豫。
“没有可是。”
秦封抚了抚她的秀发,说道:“朕也不需要你做什么,你只是将每日的折子念给朕听就行。
答应朕,嗯?”
“嗯。”
凌欢低低地应了一句,心里却思绪万千。
秦封对于朝中之事十分看重,从来不允许后宫插手政事,如今却一反常态,到底是为什么?
是因为相信她,还是因为某种原因迫不得已?
若是后者,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这样的决定?
政事六月下旬,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南方百姓最忙碌的时候,往年六月都会有大量降雨,但今年的天气却反常得出奇,在开春至今没有下过一滴雨,地里的庄稼大部分已经枯死,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出现难民。
改良种子虽然产量多,但因为粮种不足,种植的只有一小部分,大部分百姓面对突如其来的旱灾,等待的却是即将来临的饥荒。
各个地方上报的折子如雪花般飞来,几乎堆满了案台。
凌欢轻声念着这些上报灾情的折子,心里十分难受。
重活了一辈子,她知道大秦的灾难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数年,除了旱灾,还有雪灾、水灾,甚至有些地方出现了叛乱。
她有心想为大秦的百姓做点什么,但面对即来临的天灾,她也是有心无力,唯一能做的便是劝皇上早做准备,如此是天灾来临的时候,才能挽救更多的百姓。
秦封的脸色也不好看,虽然有一小半地区因为有粮种粮食丰收,但更多边远的地区却因为干旱导致粮食颗粒无收。
“皇上,现在干旱无雨,百姓无法播种,您看是不是先让各府修缮水渠?”
凌欢轻声问道。
“梓童说得不错,当务之急确实是要修缮水渠,但现在已经快七月,哪怕修缮水渠恐怕也赶不上播种了。”
秦封叹了口气说道。
在北方还好,不管是高粱还是小麦都是比较耐旱的作物,在南方就不成了,南方大多种植的是水稻,没有水,根本就无法种植。
“南山府灾情严重,想要度过这次旱灾,恐怕朝廷要拨下银子赈灾了。”
凌欢说道:“只希望百姓们能够安然度过这次灾情。”
“希望如此罢。”
秦封面带忧色地说道。
修缮水渠要银子,赈灾也要银子,军饷也必须发下去,如今国库是越发空虚了。
“皇上这次想要派何人去南山府赈灾?”
凌欢问道。
“梓潼可有好人选?”
秦封反过来问她的意见。
这两个月来,秦封常常如此,凌欢已经见怪不怪,她笑着嗔怪道:“皇上又来为难臣妾了,臣妾一个妇道人家能有什么好人选?
皇上还是自己决定罢!”
虽然这两个月秦封常常和她讨论政事,也教会了她许多,但她却极守规矩,不该插手的事,她是绝不会插手的。
更何况,朝中的一些老古板和世家宗室对皇上让她插手政事的行为十分不满,不过因为有太后的先例,所以不好开口发难罢了。
“朕想封宁亲王世子为八府巡按,让他亲自前去赈灾,你看如何?”
秦封淡淡地说道。
“宁世子?
他年纪会不会小了些?”
凌欢心里一惊,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
上辈子可没有宁澈去赈灾的事,而是派了一个御吏去,结果赈灾的效果非常不好,最后南山府还出现了暴动,而宁澈是在出现叛军后才奉旨前去平定叛军的。
这辈子皇上却改变了主意,想让宁澈去赈灾。
“说起来宁澈比你还大了一岁呢,怎么就小了?”
秦封笑道:“朕像他这么大的时候,已经御驾出征了!”
“皇上还曾经御驾出征?”
凌欢睁大眼睛好奇地看着他:“臣妾怎么不知道?”
“你那时候还小呢!”
秦封说道:“朕刚刚登基那几年朝中动荡不休,边关靼子趁机侵犯边关,那年靼子来势汹汹,军中出现了奸细,老元帅战死,虽然宁亲王及时接过元帅之职,但因为老元帅的死导致军心不稳,当时朕为了稳定军心,这才决定御驾出征。”
“原来如此。”
这段往事凌欢倒是没有听过,毕竟她只是一个后宅女子,又是不受重视的庶女,再加上那时年纪幼小,自然不会知道这些事。
“还是皇上厉害,皇上御驾出征,那些靼子都怕了!”
凌欢笑道。
“这可不是朕的功劳,而是宁亲王的功劳。”
秦封却不居功,他当时虽然御驾出征,却只是为了稳定军心,至于怎么作战,他是没有参与的。
作为一个皇帝,他只要做到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便足够了,他所学的是为君之道和帝皇心术。
“在臣妾的心里,皇上才是最厉害的。”
凌欢十分认真地说道。
“你啊,”秦封摇了摇头,道:“为君者勿悦人赞己。
你可别将朕惯成昏君了。”
“皇上英明神武,怎么会是昏君?”
凌欢嘟了嘟唇说道。
秦封无奈摇头,他虽然不算昏君,但也算不上英明神武,否则也不会留下如此多的烂摊子了。
“皇上为何想要派宁亲王世子去赈灾?
宁世子在京都名声并不好。”
凌欢好奇地问道。
“朕自问不是什么明君,但识人善任还是能做到的,宁澈此人虽然胡闹了些,却是宁亲王亲自教养大的,此人性格刚毅果断,遇事不会优柔寡断,没有妇人之仁,而且他对大秦忠心耿耿,不会被轻易收买,如此正是最合适的赈灾人选。”
说到这里,秦封顿了顿,又说道:“朝廷年年拨款赈灾,却仍然有很多百姓沦落为难民甚至活活饿死,你可知这是为何?”
凌欢沉默了片刻,才说道:“是因为赈灾银子不够么?”
“不是。”
秦封眸中闪过一抹淡淡的杀意:“那是因为朝廷的赈灾银子大部分都落入了贪官污吏的口袋,而真正落到百姓手中的不到百分之一。”
“啊?”
凌欢发出一声轻呼,脸上出现了怒容:“那些人怎么敢?
这些可都是百姓的救命银子!”
“他们有什么不敢的?”
秦封冷笑道:“自古以来的贪官无数,那些人领着朝廷的俸禄,不但没有精忠报国,反而为了私欲鱼肉百姓,这样的人为了银子还有什么不敢做的?”
“那,那皇上不管吗?”
凌欢问道。
“朕这些年斩的贪官还少么?”
秦封淡淡地说道:“只是这些蛀虫多不胜数,朕哪怕有心,也除之不尽,更何况朝中势力交错,大秦国土辽阔,很多地方出现了欺瞒作假的行为,如此百姓虽然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却无法将消息传递出来。”
百味凌欢沉默不语,大秦那么大,秦封虽然是皇帝,却也有管不过来的地方,更何况下面的人有心欺瞒,作为高高在上的君主,也很难知道底层百姓的真实情况。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哀,有时候哪怕是身为皇帝,对于某些事也无能为力。
“朕准备给旭儿找太子太傅。”
秦封突然话题一转,淡淡地说道。
“旭儿还那么小……”凌欢有点犹豫。
“大秦这副担子早晚会是旭儿的,早点为他找太傅也是为了他将来打算,你可不能妇人之仁。”
秦封缓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