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朱厚熜黄锦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随遇而安写手 角色:朱厚熜黄锦 小说叫做《朱厚熜黄锦》,是作者随遇而安写手的小说,主角为朱厚熜黄锦。本书精彩片段:王琼,这要是按照现在的罪名,抄家、处以极刑都没问题而且看现在的态势,杨廷和他们就是要把王琼往死里整不愿意王琼这个政敌活下来“萧臣,你先做朕的御用太监”“臣遵旨”早朝是一个很累的事情朱厚熜早上三点左右就起来,收拾收拾然后来到了奉先殿(太和殿)早朝并不容易,皇帝不容易,那些大臣就更不容易紫禁城并不小,那些大臣要走着来到奉先殿,从宫门口到奉先殿光是走路就需要半个多小时对于一些年龄在七...

第21章 在线试读


这样的情况之下,翰林院的那些侍读、侍讲让皇帝记住,那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明清这样君权巅峰的朝代,皇帝记住你了,皇帝想要提拔你,那么前面就是康庄大道。

就算皇上没想过提拔你,可是当有机会升官的时候,那些候选人名单来到了皇帝这里。皇帝在一群不认识的官员中间,看到一个自己认识的官员,当然会选择认识的。

这就是和皇帝亲近的优势。

另外一个是经筵大典。

这个就是一个非常大的盛典。参加的都是朝廷重臣。特别是到了明朝之后,对于经筵就更加重视。不过也正是因为明朝太过重视经筵,结果是越发的程序化。

如果说以前唐宋的时候,经筵还没有固定形式,因此发言反而是很活跃。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皇上也会问很多现实问题,这些官员就帮皇上回答解决办法。但到了明朝之后,因为规矩森严,反而没有了以前那种百家争鸣。更多的是按照程序,中规中矩的发表。谁先说话,说什么话,都有明确的规定。就连皇帝应该怎么做,都有规定。结果整个经筵大典变成了形式化,内容也都是一些没什么营养的官样文章。

“经筵日讲的讲官,也有可能是翰林院出身的其他六部官员担任。”

“嗯。”

朱厚熜点头。

明英宗之后,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都是表明翰林院的特殊地位。朱厚熜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情况。如果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如果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那么非翰林不入内阁其实没什么错误。因为翰林院的那些官员,一个个本身都是学富五车,又在翰林院天天看书,作为秘书、顾问都是合格的。

但现在内阁的权力是越来越大,甚至慢慢的过渡到“无相名,有相权”的地步。既然内阁不再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是要成为处理天下政务的机构,那么内阁阁臣需要的素质就和以前不一样。

很多内阁阁臣,目前的升官路径都差不多。在翰林院熬很多年,跳出翰林院就是六部的侍郎。没几年就是六部尚书,然后有机会入阁。这样的大臣,凭什么就能够负责全国政务。

他们有行政经验吗?

按照朱厚熜的想法,那些进士在翰林院拓展视野,熟悉一下朝政运转之后,就应该让他们做事情。特别是应该让他们去地方,熟悉一下地方情况,地方政务。甚至进入内阁之前,应该担任一省负责人,然后应该负责六部尚书职位,这样的经历才应该进入内阁担任阁臣。只有这样的经验,处理政务才能够更加游刃有余。

但目前朱厚熜也没有能力改变。

毕竟目前大明高官大部分都是翰林院出身。朱厚熜要改变这样的局面,肯定会受到他们的抵制。

“王卿,经筵大典先不用着急,先恢复经筵日讲。从明天就开始。”

“是。”

经筵大典太复杂。

现在朱厚熜才刚刚登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

“王卿,经筵日讲朕已经了解了。这样,每七天安排六天日讲。每六天当中,有两天让六部官员给朕讲课。朕在安陆长大,对于六部的运转不熟,正好需要多学习。”

“臣遵旨。”

“还有,补行殿试,也交给王卿负责。”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