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晚清风云的三位悲情皇帝 类型:军事历史 作者:公私分明的云慕容 角色:光绪同治、咸丰 火爆军事历史小说《晚清风云的三位悲情皇帝》安利给各位书虫阅读,这本小说的作者“公私分明的云慕容”是著名的网文作者哦。小说精彩片段如下:按说睡觉就寝时间很宝贵,但已过丑时,光绪帝依然苦苦思索着,沉积多日的立储心事一直压在自己心里。自己在位二十二年,年届六十,依然未确定继承人。立皇储是件大事,按照雍正帝秘密建储方法,这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朝中大臣都是识时务的人,心里只能暗自着急、徒唤奈何,但谁也不敢吱声...

第1章 左右两难立皇储 在线试读


历朝历代都有上早朝的习惯,然而无论是对于大臣还是皇帝来说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因为大臣要早早就起床。

古时候京城是很大的,从大臣住的地方到皇宫可能要十几公里呢?这只能靠脚板子走路。

而皇帝早上4点左右就要开早朝,所以很多大臣都是凌晨一两点就要起床,然后去开早会。皇帝也要凌晨3点就要起床梳妆。

按说睡觉就寝时间很宝贵,但已过丑时,光绪帝依然苦苦思索着,沉积多日的立储心事一直压在自己心里。自己在位二十二年,年届六十,依然未确定继承人。

立皇储是件大事,按照雍正帝秘密建储方法,这是皇帝一个人的事。朝中大臣都是识时务的人,心里只能暗自着急、徒唤奈何,但谁也不敢吱声。

道光皇帝迟迟做出了决定,是什么原因呢?皇太子太小,皇帝不放心?也不是啊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帝四十七年八月初十(1782年9月16日),他六十周岁,皇四子已经十一周岁零两个月,按当时算法,都已经十二岁。相比其他朝代立储,除了道光当时被立储十六周岁外,其他被立储的年龄都比皇四子小。

比如说,清世祖福林立继承人玄烨时,玄烨年仅六周岁;康熙帝首次册立皇太子胤礽的时候,更小,才一周岁零七个月;弘历被雍正帝立皇储,才十二岁。

所以说,道光帝考虑皇太子年龄不够,这个既不符合历史逻辑,也没有现实考证。因此,这一猜测显然没有什么支撑。

史料分析,道光帝迟迟选不出继位皇太子,原因还真是令人值得思考的原因:

第一,道光皇帝是个想干事、能干事、愿干事的皇帝,但命运多舛,时运不佳,自己接替皇位的时候,是大清帝国日益衰败、急剧败落的时候。道光帝执政期间,可谓是事必躬亲、勤政为民,而且是个极度节俭的皇帝。说起节俭,道光帝曾经穿破裤临朝,尙属皇帝中的稀罕事,也是现代建设节约型**的学习之处。道光皇帝深知,干皇帝不是一个好差事,尤其当个不被世人谩骂的好皇帝更是难上加难。命运总是这么不公,道光帝的勤政行为,在国家治理、禁烟运动、漕运盐政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馈。尤其是鸦片战争,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更让他蒙受奇耻大辱、尊严全无、无颜以对。自己没有能力担此大任,最起码要选个合适人选接替。好的人选并非十全十美,但道光帝是个选择困难户,迟迟做不出了决定。

第二,据记载,道光帝先后册封过十六位后妃,也生过很多子女。女儿继承不了皇位,也不必多说。儿子当中,年龄相差很多。道光皇帝经历了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惨经历。自己的头三个皇子都是薄命,早年夭折,而且大儿子二十四岁之后,才有的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等到皇三子去世,道光帝已经有五十了。五十岁,死了三个儿子,膝下无子,龙脉断绝,这种打击真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换句话说,这就让道光帝选人都没得选。

第三,前面讲过,道光帝是个选择困难户。就在道光帝老气横秋的时候,还真是天赐皇子,就在道光帝痛失长子奕纬两个月后,皇四子出生了,没有多长时间,皇五子来到人间,紧接着,老六、老七、老八,还有老九相继出生,这真是给道光帝极大的安慰。人选倒是有了,但选择困难症状出现了,老来得子的道光帝就发愁选哪一位皇子更合适。

选立皇储、接替朝政,对于道光帝在意的不仅仅是后人如何评论自己,更多的是一朝臣子光复朝政、光明耀祖、安国安民的责任与担当。经过日夜思忖,用心考察,道光帝最终决定在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选择一位。

道光帝在金銮殿踱步思忖,到底是选择皇四子,还是皇六子,他抬头看到“正大光明”四个大字,思索着谁能做到治正,以治正之心立民命;谁能做到宽大,以宽宏之量容万事;谁能做到普照,以光亮之束惠世人;谁能做到心明,以宏亮之力治国事。


深秋的京城,寒风袭人,想起选立皇储的事情,略见驼背的道光帝心中更感阵阵凉气。艰难的抉择在道光帝心中一直左右摇摆,自己也在矛盾的僵持中日复一日走向衰老。

按大清规定,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都到了读书年龄,从此就要正式走进尚书房,接受严格、正规、苛刻的学习生涯。

道光十六年(1836年)的一天,上书房举行庄严拜师仪式,房内“前垂天贶”、“中天景运”、“后天不老”的“三天”之匾格外醒目,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按规矩行拜师礼。

二人先到上书房向孔老夫子牌位行礼,而后向总师傅和师傅行拜师礼。总师傅和师父十分讲规矩,面对皇子的拜师礼,一再拱手推辞。皇子就向摆在室内的座位行礼,就作拜师行礼。师傅按规矩,向两位皇子躬身送上文绮笔砚。从此,师生关系就算正式建立了,皇子的严苛求学路也就算踏上了正轨。

上书房是清朝规格最高的贵族学校。皇家子弟读书,条件很好,一流的教书师傅、一流的文房四宝、一流的学习环境,学习的地点都是皇帝亲定,而且上书房和皇帝办文办事的南书房并列。皇帝随时可以了解检查皇子皇孙们读书情况,重视程度根本不比治理朝政低。

说起皇子皇孙的严格甚至近乎变态的学习,真是令现在的学生不得不说出一句话,“没有对比,就没有幸福。”

这里刻意费些笔墨来讲讲。皇子皇孙的学习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历朝历史、文学经典、书法、音律、满洲话、蒙古话,以及骑马、射箭、摔跤、散打。也就是说,他们要精通三门语言,还要做到文武双全。

他们早晨坐在上书房的时间是凌晨三点,也就开始了一天的学习。教书师傅凌晨五点,分毫不差赶到上书房。到早晨七点,皇子皇孙开始用早餐,匆忙用餐后,继续上课。上午11点,文化课结束,开始吃午餐。

午餐过后,本想可以有个午休,但师傅们要根据授课内容,给学生出些测试题,下午2点接着学习武艺,也就是现代的课外补习课,对他们当时来说,这是十分重要的主课。下午3点,结束一天12个小时的学习。暂且不论学习好坏,就凭学习的时间,也能算得上苦读诗书、苦练功夫、苦等成才了。

道光帝很看好皇四子奕宁和皇六子奕欣,所以为他们甄选师傅的时候,也是挑了又挑。当然,能当上皇子皇孙师傅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可以充任。皇子皇孙的师傅先由翰林院掌管学士进行挑选,后来演变成由总师傅总荐,有的是皇帝钦点。奕宁和奕欣师傅,也就是由道光帝亲自挑选。

皇四子的师傅叫杜受田,他可不是一般人物,最起码对奕宁来说,他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关键人物。杜受田一门心思教授皇四子,道光帝还准许他不必到阁批本,就专心当好皇四子的师傅。杜受田可谓受宠万分,自己也把毕生心血都放在了为师之职,特别是对皇四子最后夺得皇帝宝座,做了突出贡献,甚至可以称为制胜关键。

道光帝为皇六子选定的师傅是卓秉恬,四川华阳人,这个人德才兼优,有种忠贞丈夫之气,关键的是不愿意搞政治交易、玩政治把戏、占政治利益。皇六子没登上皇位,自己师父也有一部分原因。不能说卓秉恬做的不对,而是尔虞我诈的皇位争夺,就需要点政治阴谋和政治手段,不然在角斗场上很容易就掉进别人的坑里。

两强相争,如何取胜。两位皇子的师傅,在他们的命运之中都能算得上生命贵人、人生导师、智囊团队。有的时候,助你成功的东西,并不一定对你是最好的;扯你后腿的羁绊,并不一定对你是一直坏的。皇四子、皇六子的皇位争夺,他们的师傅在政治角斗场上可谓煞费苦心、绞尽脑汁。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