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霄遥录 类型:奇幻玄幻 作者:四十一年 角色:景霄四十一年 景霄四十一年是《霄遥录》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四十一年”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从医馆出来,孙得福满面红光,精神抖擞,走起路来都带劲其一是感念他们此次送货艰辛,医馆支付了双倍酬劳,那可是足足三千文钱,若是拿在手里那得多沉呐,幸好天下各国的汇兑都一样,一千文钱一两银子,于是医馆给出了三张一两的银票,三人一人一张,孙得福可是第一次拿到银票,还是崭新的,心中喜悦难以言表其二,紫袍医师还给三人免费针灸,说来也是神了,也就扎了几个穴位,全身的酸疼消失,还感觉有使不完的力气最后,年...

第1章 楔子 在线试读


天,泛着神秘的蓝,白云游荡,飞鸟翱翔。

山,拔地而起,山峰如刀,穿云刺空。

发须花白的老人,竹杖,草鞋,立于山前。双眼炯炯有神,望向山顶,还有山顶之上的无尽苍穹。

山风起,衣襟烈烈作响。老人提起竹杖,举步登山,逆风而行,直向山顶。

这里原本是没有路的,老人踏过碎石,穿过荆棘,所留下的痕迹,隐约似是一条路。

——

大楚,雄踞东南,傲视百国。大楚的都城乃是世间最繁华的城市,雕楼画栋,商贾云积;烟花翠柳,墨客骚人。有通达天下的驿站,有举世无双的虎贲,还有一座独一无二的书院。

青崖书院,面向天下百国的招生,无论市井走卒,还是王侯公卿,必须通过考核入学。书院不拘一格,教授诸子百家各类学术,据说甚至还有修真的科目,堪称包罗万象,开万古之先河。

青崖书院每年入秋都会招收一大批学子,大多学子来此求学不全是因为书院的教学。书院的北面有一条闻名当世的书街,其中有号称天下第一的书店——保知书斋。

每年新入学的学子,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书街见识一下。学子们首先会惊讶于书街之大,大大小小的书店相连数里长,走到脚软都逛不完。然后感叹保知书斋不愧是天下第一书店,名副其实!

铺面大气庄严,九十九间连成一线,独占两里地,在一个书院旁边建造如此规模的书店,霸气,丧心病狂的霸气。

走入保知书斋,会发现店铺里根本没有想象中的大书柜,甚至看不到一本书。只有两张柜台,一个借书处,一个还书处,还有两个衣着整洁的店员很有礼貌,说话不亢不卑。新来的学子好奇之下,小心的上前问,怎么没见到书啊?店员笑着回问,你需要什么书?来人只需将书名告知借书处的店员,店员就会写一张纸条塞入预先准备好的小竹筒,再把竹筒投入柜台上的洞里,然后很有礼貌的请来人去旁边的取书处等候。在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动之后,来人所需的书籍就如变戏法一样出现在取书台上。第一次来保知书斋借书的人,大多数人会目瞪口呆的站上半天,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保知书斋的藏书之多同样让人叹服,无论是绝版古籍,还是刚出的各国新书,诸子百家学术,应有尽有。

只是所有人在惊叹保知书斋的神奇之后,都忍不住要破口大骂。

保知书斋有一些奇怪的小规矩,让人很难接受,却又因为某些缘故,不得不接受。比如:书斋租书的租金三天增长一次的,前三天每天一文钱,三天后就变成每天两文了,以此类推,简直堪比高利贷,让原本就囊中羞涩的学子雪上加霜。还有书斋租书是捆绑式的,想要租借一本仙侠、志怪、言情的小说,就必须附带一本工匠类或医药类的书,而租借工匠类的书,必须要附带一本文学类的书,简直是强盗土匪的做派。诸如此类的不合理规矩,保知书斋数不胜数。

保知书斋也有一些福利的,每租一本书都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凭借积分可以兑换笔墨纸砚或是衣服干粮一类的生活必需品。

秋天的阳光是很舒服的,三四十岁的男人趟在竹椅上,晒着日光浴,喝着香茗,很是享受。

看着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听着身后的保知书斋时不时传出“叫你们东家出来!”之类的怒吼。看着,听着,也是一种享受。

男人喝了一口香茗,似笑非笑的自言自语:“规矩,总是需要人慢慢习惯的,习惯了也就好了。”

他随手抄起一本书,是法家大士杜雀的最新著作《民生与法》。大致的翻看了一遍,男子提笔批注“天理国法人情,三者缺一不可。”

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经常喜欢在街边闲坐喝茶的男子就是书街霸主,保知书斋的东家,传说中的“赵半街”。

有人说,赵半街是赵国的王室贵胄,所以化姓“赵”,若不是有一国财富在手,如何能建立起分号遍布各国的天下第一书店。也有人传,保知书斋的主人乃是富甲天下的赵氏子弟,因为厌倦了家族中的明争暗斗,所以逃到楚国开创书斋。传说有很多,众说纷纭,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共同点,那就是赵半街如今应该是个花甲老人了,毕竟保知书斋创立有三四十年了。

赵半街又翻看几本新书,有些倦了,就躺在竹椅上小睡一会儿。恍惚中,他又回到了那一条老旧的街。

书街,在很久以前并不叫书街,而是叫棋街。

当时,青崖书院初立,很多学子前来求学。有人就看准了学子的喜好,找了一些个奇异残棋局来与学子“切磋”。年轻气盛又自负的学子,越是古怪的棋局越想试试,直到输得身无分文还想着下次该怎么破局。陷得最深的就是那些棋艺颇高的学子,小赵就是其中之一,成天都魂不守舍想着棋局,起先还去听听夫子的讲课,后来就翘课,再后来就干脆在棋街住下了,从早到晚下棋,只是过不了多久,不但输光了身上所有的钱,连家传玉佩也输了。

输得一无所有的小赵,痛定思痛之后,他一头扎进了书库,开始发疯一般的研究棋局。几个月不分昼夜的努力,终于让他悟出破残局的方法。他不但赢回了家传玉佩,还赚了不少钱。从此,书院少了一个学子小赵,棋街上多了一个摆摊的小棋仙。

终于,有一天。

一个看着普普通通的老头来到棋街,说是要挑战整条棋街的棋术,惹得众人大笑,这老头怕是失心疯了。

很快就没人笑得出来了,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老头以近乎玄幻的棋艺“杀”通了整条街,惊为天人。

就当众人纷纷跪拜,请求老人收为弟子时,老人拿出一个馒头放在棋盘上,说了一句:“棋下的再好,也变不出这个。”

老人告诉“不务正业”的混子们。棋术,只是消遣娱乐的小道而已。如今多事之秋,天下蒙难。诸位为何不做些与国与家有意义的事?反而沉迷此等荒唐。

乱世之中,再是高绝的棋术,也比不上一个馒头来的实在。

风靡一时的棋街,就这样,在老人面前瞬间崩塌。

之后,再也没有棋街,而书院里多了不少学子,小棋仙又变回了小赵。

数年后,小赵真正明白“书的力量”之后,他开始立志打造一个书的天国。从一个破败小屋开始,收购旧书出租,慢慢的扩大规模,有创建造纸坊、印刷间。积累足够经验的小赵老板,又用自己的所学知识改良印刷术,于是这世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由此小赵老板成为了赵半街。

在努力经营之下,保知书斋和印刷术席卷天下各国,独占书刊半边天,当年的赵半街如今已经可以称得上是“赵半天”。

赵半街熟睡之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他弯腰捡起赵半街掉落地上的新书,用袖子轻轻擦拭,在将书放回赵半街的怀里。

“挺好的,都挺好。”

老人微笑着离去,竹杖,草鞋,孑然一身。

醒来的赵半街先是感叹一番自己多年来都没有睡过这么安稳的觉,喝了茶,又翻书来看,咦!?多了一行批注。

突然,赵半街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四处找寻那个早已远去的背影,一边跑一边大喊:“先生,先生。”

——

一栋简易却结实的小木屋,屋前两株梨树,一片小菜园。皮肤黝黑的少年正在锄地,顶着烈日汗流浃背,一刻也不懈怠。

“这是准备种什么呢?”

少年随口回了一句“菜薹”,之后才抬头看这位不速之客。

是个老人,发须花白,竹杖,草鞋,一双眼睛很有精神。

“老人家,厨房里有水缸,桌上有凉茶,请自便,无需客气。”少年说完又继续埋头打理菜园,毕竟手头的活儿忙着呢。经常有人路过这里来讨水,少年难以一一招待,就早早准备好茶水让客人自便了。

老人喝了些茶水之后,在墙角找了一柄锄头,卷起袖子看样子是准备帮忙。少年见了,赶忙上前阻止,连声说道老人家使不得。

老人和笑着说道:“好久没疏松筋骨了,你且看我这种田技艺如何。”

最终,老人执意帮忙,少年拗不过,只好让老人试试。不曾想枯瘦的老人,虽然气力不大,但是整田极为娴熟,碎土、捞沟、平墒、打窝都是顶好的,简直无可挑剔,就算是乡下最好的农民也不会比这个老人做得更好了。

一老一少,在挥汗耕种,一边干活一边聊天。

原来,少年名为徐观,乃是附近书院的学子。因为出手打伤了其他同学,受罚每天来此打理木屋。

“看你也不是冲动的人,为何会出手打人呢?”

“有些人不教训一下是不行的。”少年并没有停下手里的活儿,一边奋力挥动锄头,一边大声说道:“那些个贵族子弟仗势欺人,总以为天下都是他们的,不把别人当人看,我得替他们祖宗教训教训。”

“一来呢,我是看他们祖宗的面上才动手的,毕竟都是与国有功的功勋后人,不会做人太丢祖宗的脸面。”少年擦了一把满脸的大汗,感叹了一句:“如是我的后人仗势欺人,我是很希望有人能教他们做人的,真心感谢。”

“还有,他们其实现在还没那么坏,提前教训,免得将来为恶,使得一方百姓吃苦,这叫防范未然。试想一下,若是这些贵族子弟一直这样无法无天,以后必然膨胀,会不把人当人,不把人命当人命,到时候会有多少无辜的人受害。所以我这也是提前减少受害者了,老人家可能明白?”

老人笑而不语。

少年继续说,被罚打理木屋三年,他丝毫不后悔,要是再看到那群王八蛋仗势欺人,还照样揍得他们满地找牙。少年又说,自己以后一定要改变天下人的命运,也一定会名垂青史,问老人信不信?信不信无所谓,只需看着我徐观如何改天换地。

因为有老人的帮助,徐观很快就将菜薹种好了。将来,过不了多久,菜薹就可以吃了,特别秋霜之后的菜薹真是美味鲜香。

徐观先是摘了几个梨答谢老人,而后又进小屋里拿出一本书。劳作之后,坐在树下歇息,随手翻看书卷,算是少年最大的乐事。

这个小木屋最好的地方,就是里面有足够的藏书,可以随意翻阅,少年在此尽管劳作辛苦却是很喜欢。

“老人家,你可能不相信,这里以前可是圣人落脚的地方,咱们书院的首代山长就是在这里聆听圣人教诲的,所以书院才要我们每天来打理。你可知道圣人是什么样的?”少年一边啃梨看书,一边与老人闲聊。

“我可不知道什么是圣人,只觉得这世上人人都是人,人也只是人,不该有圣人这种奇怪的说法。”老人也啃着梨,梨很甜,似乎比当年还要好吃一些。

少年摇头叹息一声,大抵是觉得这些愚昧的天下人如何知晓圣人的伟大,啃了一口梨,静静看起了书。

徐观看的书是《百家杂记》,记录着百家诸子先贤的一些趣事。此刻正看的“龙骨篇”,说圣贤周秦偶得龙骨的故事。

少年时就已经名满天下的周秦,在周游列国途中得到一块龙骨。于是大宴宾客,高朋满座,当适时,人人称颂“周大学士才德感动天地,故而天赐龙骨。”。随后又有书法名家执笔,写出天下十大行书之一的《龙骨赋》,美名古今传颂。

只是世人所不知,周秦大学士晚年在文庙的最后一次议会中,问诸位贤者:神龙,万物之尊,本该与天地同寿。若不是被天地所厌弃,怎么会身死道消。天地所弃的龙骨被我所得,你们说,我手中的这截龙骨,到底是上天对我恩赐的证明?还是天地厌弃神龙的证据?

弃乎?赐乎?

这是大学士周秦留下的最后一个问题,却成为了文庙的千古悬案。一直以来,诸多名士争论,有人觉得应该归于‘因果之说’,有人觉得周大学士是在说天道崩坏,还有人觉得大学士是在自谦认为自己的德行操守远远没有达到天赐龙骨,以此警示后人。争论不断,但没有一个能让各方信服,始终没有定论。

“不如以得失来解!?”老人伸脖子看了一眼徐观手中的书,笑着说道。

徐观最恨别人打扰他思考,自然的给老人甩了一个白眼,正想说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话到嘴边,徐观突然定住了,眼神变化不断。

得失?

神龙失去生命,所以周秦大学士得到了龙骨。

大树失去了躯干,所以房屋有了栋梁。

平民百姓失去了粮食布匹,所以贵族得以衣食无忧。

……

徐观本就是极为聪慧之人,瞬间想到了许多,从自然生灵到传说神明,从寻常生活到天下争霸,似乎都离不开得失二字。

徐观沉思许久才回过神来,四下找寻却已经不见了老人的踪影。

桌子上,放着老人啃剩下的半个梨,还有几粒梨籽整齐的摆成一排。徐观盯视着桌面,瞳孔慢慢变大。

“多谢先生,小子受教了。”徐观整理衣冠之后,对着方才老人坐的位置躬身行礼。“小子永生不敢忘先生之教诲。”

——

天还没亮,菜市场早已经忙碌起来了。商贩们将售卖的货物摆放好之后,在人们来买菜之前,都会去菜市场入口处的祖爷像,给祖爷上香,一是感恩,一是祈祷。

祖爷像其实就是一个老人的雕像,楚国各地的菜市场都有,其他各国的国都也有。老人清瘦而精神,一手拿书,一手指向众人,似是一个正在讲课的夫子,好些人看过雕像之后,都觉得老人的手正指着自己的心脏位置。

许多许多年前,有个老人来到了楚国国都东市的菜市场,只是第一天整个菜市场炸锅了。

王婆的豆腐又硬又酸,差评!

老李的猪肉分刀解剖不对,差评!

刘麻子卖的鱼都臭了,差评!

米粮店的面粉掺假,差评!

整个菜市场的称都有问题,差评中的差评!

……

其后的几天,老人每天都来菜市场挑毛病,毒嘴刁难,搞得天怒人怨,不说杀猪的老李,就是王婆都想用豆腐砸死他。最后,甚至连菜市场的保长也被他挑出了毛病,说什么建造格局不合理,导致市场拥堵,保长应该检讨自己。

消失了大半个月,老人又一次出现在菜市场,不过这次他没进去,进去非得被人砍死不可。这次,老家伙却在市场入口处摆起了一张桌子,公开讲课。

起先,众人都想着砸了老头的摊子,出一口恶气。这老家伙实在是欺人太甚了,挑完刺又来显摆学问,一个个小商贩都是贱籍出生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资格,他跑来讲课根本就是给这些穷苦人伤口撒盐嘛,实在不是一般的恶心人。身份高,识几个字就了不起了?惹毛了一样打断他的老腿。

老人的讲台最终还是没有被掀掉,而且每天午后小商贩们忙完了都会来听课,起先只是东市的,后来西市的和附近老百姓也来了。

老人讲课没有之乎者也,谁都能听得懂,也没有圣贤大道理,都是一些生活琐事相关的小事。比如:腌菜要怎么做才酸香美味,豆腐如何制作会又嫩又滑,猪肉的解剖技巧,食物如何保鲜,如果遇到饥荒用什么替代粮食……

坐在高堂之上的圣人和夫子,太高太远。这个老人,感觉比较实在。

一个月的讲课结束了,老人就走了,就像他来的时候一样,静悄悄的。

老人留了几本书给保长,其中有菜市场的管理,建筑格局提议,还有最重要的新称改良图纸。经过老人改良的称,不但精准,而且更适合商贩买卖。

为了纪念这个不知名的老人,众人决定为他立一座雕像,只是都不知道老人的名讳,最后众人合议一番尊称其为“祖爷”。

这一日,清晨,菜市场人潮涌动,熙熙攘攘,商贩们更是忙碌得找不着北。

“娘,娘!”拿着糖葫芦的小女孩在街心大声叫喊着,一双大眼睛已经蓄满了泪水。

“小姑娘,我带你去找娘亲好吧。”

小女孩怯生生的看着眼前的人,娘亲嘱咐过不能跟陌生人讲话的,现在坏人可多了。小女孩再三打量眼前的人,最终,小女孩擦了擦眼睛,努力的点点头。

竹杖草鞋的老人牵着小女孩走街穿巷,一路走一路看,都挺好的。

“娘亲!”小女孩扑进了母亲怀里,正在卖菜的妇人顾不得生意与女儿紧紧相拥,之后妇人就板起脸来责备小女孩乱跑,又追问怎么回来的。

“一个老爷爷送我回来的。”

“哪个老爷爷?”妇人有些疑惑的扫视周围。

“就是外面大门口的老爷爷啊,所以我才跟他说话的。”小女孩又记起娘亲不准自己和陌生人说话,所以为自己辩解起来。“老爷爷其实很好的,跟石像一模一样,就是老了点。”

“什么石像呀?你瞎说什么……”妇人怀疑的看着小女孩,话说了一半突然停住了。

“是祖爷啊!祖爷显灵啦!”

坐落于菜市场东边的丰盛米行,此刻被一群人围得水泄不通。十文的大米涨到了十六文,一下子跳价,谁受得了?一时群情蜂拥,有私下骂奸商的,有大声叫喊的。

掌柜出来解释,起因是梁国与吴国交战,原先的中间商道无法通行,不止是我们这里,所有地方都上涨了,行情就是这样,愿意买的就买。

掌柜说完,就让家丁护卫上前去,越发的激怒了买米的人们。

你们这是黑心商家坐地起价,别以为我们不知道这些大米是以前低价收了的,凭什么卖这么高价,赚黑心钱!?

有人起哄,群情汹汹,已经有抢砸店铺的势头了。

“官衙就在不远处,衙门若是来人就不是小事了。”竹杖草鞋的老人走上前,他的声音不大却是每个人都听得到。“诸位不如听我说两句吧。”

两句话,众人没有那么激动了。之后,老人才开始说,先讲米行突然暴涨价格不对。又说,梁吴交战切断了商路,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要诸位家中断粮肯定是不可以的,因为家有老小。

因为战争原因,米行需要大量的银钱去打通新的商路,如此才能保证以后的米粮供应,所以需要大家理解。大家如今着急买粮,不能饿肚子,价格太高实在难以接受,这也需要米行考虑。

米行无米,诸位何处买米?米行涨价是因为要钱打通新的商道,为了保证今后诸位的大米供给。

无人买米,米行如何运转?做生意有亏有赢,还是要有些担当的,不能一出问题就让顾客来买单。

最终,众人与商家坐下来一起商谈价格,说不上心平气和,却也没有大呼小叫。

竹杖草鞋的老人消失在了人群之中,只留下众人心中一点疑问,奇怪了,这老头感觉很面熟,就是想不起什么时候见过了。

——

山之巅,近天穹。

竹杖草鞋的老人和蔼微笑望着人间山河,许久之后,他才收回恋恋不舍的目光。

都挺好的,将来应该会更好一些。

老人细细整理好衣襟,手上使劲用力一杵,竹杖钉进山顶岩石,然后他抬起头来,神情肃穆,与苍天面对面。

“老夫有话要讲!”

天地颤动,一道霞光扩散开来,霞光照亮天下百国,洒向苍茫九霄。山林荒野、市井角落、王宫大殿,世间人人可见。只是不知云端之上的神仙有没有看到。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