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老张:“50后”的年少青春 类型:现代言情 作者:文聿 角色:李绅老张 热门新书《老张:“50后”的年少青春》是由著名网文作者“文聿”所著的现代言情分类小说。文章简述:要说男孩子玩儿的趣事,就属到河沟摸鱼捞虾逮螃蟹了。最有兴趣的是掏螃蟹窝。尽管有时被螃蟹把手夹出血,有时碰上蛇和鳝鱼也挨咬,但有了餐桌上的收获,也是挺乐呵的。在村里小学校上学好像并不那么紧张,学习氛围也不及城里

评论专区

王朝之剑:大毒草 看到龙空赞扬之声才跑去看 结果剧毒的现实世界就不说了  网游里面不能下线通信么!!!!!!居然会有前面的死了很久后面的还不知道的情况发生...........这坑爹啊 ... 女王的恩典:爱地下城的fan可以追一追,西幻RPG游戏文,深刻度也是有的。目前追书最爱。 另推《白湖之子》正剧西幻养肥中 万界武侠扮演者:名字拉胯的好书,剧情没有发现毒点,文笔看得舒服.粮草 老张:“50后”的年少青春

第7章


,回来每人背一筐。
路上实在走不动了,就坐在地上哭。
这时,妈妈头扎着毛巾迎面走来。
原来,她不放心孩子,还是赶了过来。
除了地里事,就是家务活。
那时吃水没有自来水,卫国放学后就和姐姐到村里水井去抬水,再大一点后,自己去挑两半桶水。
星期天时,和姐姐一起去地里割青草,晒干后用来烧火做饭;或者,和姐姐去豆地里捡豆粒。
要说男孩子玩儿的趣事,就属到河沟摸鱼捞虾逮螃蟹了。
最有兴趣的是掏螃蟹窝。
尽管有时被螃蟹把手夹出血,有时碰上蛇和鳝鱼也挨咬,但有了餐桌上的收获,也是挺乐呵的。
在村里小学校上学好像并不那么紧张,学习氛围也不及城里。
到高小时,就有点不正常的味道了。
上地理、历史课时,对书中有些章节不让读,还让学生用纸糊上,说是“有毒”,以致学生脑子里对地理、历史知识淡化得很。
学习秩序不正常,孩子们玩耍打闹是常有的事。
卫国长得个儿小,爸爸又不在家,在学校里总是挨欺负。
他虽是弱者,但并不示弱。
一次,有位比他个儿大的男生找茬摔跤,卫国被压在地上,就是不服输,趁对方不备时愣是翻了过来。
最常“较量”的是男生之间掰手腕。
卫国力气不大,却手劲不小,获胜时居多。
这可能跟他经常干活有关系吧。
姐姐和卫国都在村里小学校上学。
原来比他高一年级,快毕业时复课一年,于是姐俩就赶在同时毕业了。
小升初,实行推荐制,就近镇上国办中学入学,俩人中只能推荐一人。
村里提出先考虑男孩,家里也同意。
这样卫国就“优先”了,只是委屈了姐姐。
上不了中学,就在村校当了代课教师。
几年后,爸爸找村里推荐姐姐上了天津水利学校。
开学时,还是卫国骑自行车驮着姐姐,去学校报到的。
国办中学位于镇上北村,原址为一座名曰“北大寺”的庙宇,故人称其为“北大寺中学”。
当时方圆几十里范围的农村,能在“北大寺中学”上学都有一种优越感。
后来,每当说起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有的同学往往就开玩笑地简称为“北大”。
在县内国办中学中,“北大寺中学”虽不是顶尖,但还是有点名气的。
学校设初、

第8章


高中四年制,学生按连排班建制,卫国当过班、排长,“官”至副连长。
当时,正值特殊年代后期,政治空气很浓。
学校文艺宣传队经常演出节目,组织学生观看。
卫国爱好语文写作和理论学习,参与学校宣传小组,承担校内小报、壁报和广播组稿、编稿任务。
那时,没有打字机,更没有电脑,办校报《前进报》都是用蜡纸刻字,油墨印刷。
一次,卫国不小心一下子坐在刚印完的小报上,后屁股裤子沾满了油墨,费了好大劲也没洗净,别扭得一夜没睡好。
卫国还参加学校锣鼓队,遇有上街游行活动负责敲小鼓。
1969年“九大”召开,红旗队、锣鼓队前面开路,敲锣打鼓,全校师生整列出发,步行六十里地,到县城参加万人大会庆“九大”,整整走了七、八个小时。
除了搞一些必要的活动外,学校课堂教学总体是正常的。
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全县知名的教育家董校长,严格学校管理,狠抓教育质量,使教育教学出现了所谓的“回潮”,学生们学到了不少东西。
卫国的毕业成绩单中,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各科,都是“优”的评价。
学校里,特别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卫国作为学生干部,负责管理并帮助学习后进同学,与一名叫沈姓同学结成“一帮一、一对红”。
这位同学比较憨厚,脑子慢一些,还常遭人取笑。
卫国在学习上帮助他,挨人欺负时维护他,使他学习不断提升,因此心存感激,毕业时依依不舍。
卫国因找好了工作单位,上班日期已定,需提前几天离校。
沈姓同学专门买了一个精致笔记本,请写一手漂亮字的班主任刘老师代笔留言赠与他;许多同学也都在本上签名留言,表现出浓厚的同学情。
英语专业毕业的刘老师不仅写字漂亮,而且英语口语流利,大家都爱听他讲课。
后来听说唐山大地震时被砸伤,震后调回天津了。
04镇上中学离村十里地,步行需走近一小时。
住校生每周回家一次。
每到周六午前下课打扫完卫生后,卫国就急匆匆往家赶,为的是下午到生产队参加劳动。
当时各户都融入生产队,每天劳动出勤记工分,年终按分值结算。
劳动力多的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