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节选

傍晚,杨家村的村口老槐树下,一群老头子下着棋聊着今年的收成。

“今年是个好年景,我家比去年多打出来两袋子粮食,娃儿们能吃饱喽!”

“可不咋地,去年干旱,粮食干瘪瘪的,今年好啊,老天爷要雨给雨,要晴天晴。”

老杨头也随着大伙儿高兴着,农家人可不就是盼着风调雨顺,多打些粮食吃饱穿暖。

离老槐树百米距离的大榆树下,村里的老太太媳妇子们也是乐呵呵的。“哎呦,老二家也出来了。”胖胖的灰粗布大婶看着从老杨家大门口走出来的特别显怀的李氏,“哎,三婶子,娘让我多走动走动。”李氏温温柔柔的。“对,是该走走,到时候啊不受罪。”

李氏慢慢悠悠的沿着村道溜达。

“看着二壮家的这还是像个大小子。”三婶子张秀花张氏给大伙儿说着,她娘家娘是当初十里八村有名的接生婆,一手好手艺学了七八成,如今这杨家村的接生都找她。

“你这话可别让你四堂弟老两口子听见了,两口子就盼着有个小孙女呢!”邻居王奶奶拉着三婶子提醒着。

“哈哈哈,我能不知道嘛,我这兄弟弟妹,年轻时候就盼着有个闺女贴心,结果来了三个臭小子,还生了五个小臭孙子!哈哈哈哈。”

“前两天陈嫂子还念叨,改天去庙上拜拜,求个女娃娃。”王奶奶的儿媳妇小王氏也跟着笑。

平常农家人都盼着男娃子好,人丁兴旺,可殊不知,这老杨头两口子啊就心心念念想盼个小妞妞,主要是家里男娃子忒多,闹腾的很。老两口生了三个儿子,老大杨福,老二杨壮,老三杨祥。老大媳妇儿韩香韩氏进门这几年,生了三个小子,老二媳妇儿李静李氏生了一对双胞胎小子后,这是第二胎。老三在镇上念书还未成家。

天色渐暗,聚群儿的人渐渐散了。

李氏围着村子走了一圈也往家回,主要今天二壮进山了,农忙结束有空去打猎给家人添点肉,自己一个人可不敢多走,算着日子也就再有几天了。

农家人天黑就休息,省油灯,大儿媳妇韩氏烧好一家人洗漱用的水,和婆婆一起把家里这五个臭小子洗干净赶上床,几个男孩子住一屋睡了一炕,叽叽喳喳的这一句那一句,惹得陈氏不耐烦了“一个个的不能再吵吵了,谁再不睡觉,明天的鸡蛋可就没有了。”几个孩子顿时安静的躺被窝了,这鸡蛋可不是天天都能吃的。

“还是娘有办法。”韩氏跟在婆婆后面,关了男孩子的房门。“也是家里平常少吃鸡蛋,娃子在乎的很呢。”别看陈氏也想要孙女,可也是真心疼孙子们的。

晚上,陈氏和老杨头商量着“明年咱多喂几只母鸡,不为这几个大孙子,也得为咱这该出生的小孙女做打算。”

“行,你做主,今年收成好,能养。”老杨头年轻时候性子跳脱,爹娘定了媳妇陈氏,刚开始还瞎折腾,两年后被拿捏的真真的。

“老头子,老二媳妇生产的日子,也就这几天了,我这心里一直打嘀咕,你说这次能是小孙女吗,我可听三嫂子说看着还是男娃儿。”

“不会,这次肯定是孙女错不了,我是真梦见小孙女了,那老爷子可让咱家好好照顾她,小孙女有福嘞!”老杨头语气坚定。

陈氏烧香拜佛,不由得摇摆不定,不管老头子的梦是真是假,心想,明天得赶紧去磕个头,真是个小孙女也圆梦啦。

天微亮,老大家两口子起来开始忙活了,大福挑水劈柴,韩氏烧火做饭,两口子都是老实人,兄弟妯娌之间也处的融洽。

等陈氏起来,饭都做一半了,“老大媳妇,老二家的身子重,你这段时间也辛苦,这农忙完了天也冷,你俩不用起来那么早,多睡会儿。等我给你搭把手。”

“娘,没事,这做个早饭我自己来就行,您多休息会儿。”韩氏很敬重婆婆,亲娘走的早,陈氏给她的关心呵护填补了心里的空缺。转身看到李氏也起来了,“弟妹咋不多躺会儿,这早饭还得等等呢,我给你打水。”

“嫂子,我自己来,躺下也睡不着,就起来了,你才辛苦了。”李氏这越接近预产期心里越紧张,知道公婆都期待着是个女娃儿,心里不由得多想。

韩氏把水给她放好,看李氏眼圈有点重,“弟妹啊,别想那么多,咱娘对咱多好啊,安心等着,休息好才能有劲儿。”

“嫂子说的是,我就是心里有点儿乱,临近产期多少都紧张。”李氏接过水。

稀粥杂面窝窝,配点酱黄瓜,今早给几个孩子煮了鸡蛋,农家人简单的早饭。

打发五个孩子出门玩,老大家的杨平八岁,杨安六岁,老二家的双胞胎杨健 杨康五岁,最小的也是老大家的杨儒刚刚四岁,跟着哥哥后边也是跑的开心。

村西边就是一片延绵不绝的大山,平常村里孩子也常去山脚玩,不进深山倒是也不见猛兽什么的袭击吓人。

“大哥咱们捡柴火吧,我今天听到大伯娘让大伯多准备柴火,过几天要用很多。”四娃杨康是个心细的小家伙。“行,咱几个一起,捡到一堆,晚会儿让我爹来背。”大娃杨平虽然不知道为啥让准备很多,但还是领着弟弟们开始干活,一个个小家伙手脚并用跑来跑去,忙碌的还挺像样。

这边陈氏已经准备利索,打算去庙里拜拜。“老大家的,我自个去就行,你在家看着点你弟妹的动静。”

“哎,行,娘你去村口岔路坐牛车去,别累着。”韩氏在后院扫鸡圈,李氏也拿个瓢在喂鸡。

“这点活,我来就行,你也凑热闹。”韩氏笑着指了指李氏。

李氏撒了一把麦糠。“哎呀,大嫂,这又不是啥重活,再不让我弄点啥,非得急出来病不可。”

“呸呸呸,土地爷莫怪莫怪,弟妹说错话了。”韩氏瞪了一眼,李氏抿嘴笑了笑,这次真说错话了,可不能再瞎秃噜了。

妯娌俩在家,擦擦这扫扫那,一个农忙没来得及擦洗的屋子,又是恍然一新,一上午倒也没闲着。

陈氏去的快,没到中午就往家来了,帮着韩氏一起做午饭,“老大媳妇去挖瓢白面,掺着杂面擀面条,估计等会儿老的小的都回来了,也不知道老二今天下山不。”

“好嘞娘,我擀吧,您做卤子,爹他们爱吃。”韩氏也是利利索索的。

这边老杨头大福爷俩在山上砍柴,收工回家时刚好碰到从山里出来的二壮,腰里别着两只野鸡还有两只兔子,手里提着个大包袱。“爹,等等,我来扛着柴火,你提着这个。”

老杨头接过包袱,“这是包的啥?”

“蜂蜜。”二壮脏兮兮的脸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衣服也不知道刮哪了,烂的一缕一缕的。

“老二,你这是爬树掏蜂窝去了?”大福看着这傻笑的弟弟,搞得这么脏像是乞丐似的。

“大哥,回家再说,回家再说。”说着推着大福往前走。

走到山脚,又背上几个孩子捡的柴,多是软柴生火用,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八个男人都多少背着柴,也是这会儿赶上了饭点,路上没人,不然老杨头少不得和他几个老哥们呛几句。大家都夸他人丁兴旺,可老杨头便觉得大家是笑话他想孙女想不来。

婆媳三个刚做好饭,就看着这爷儿八个一个挨一个排成溜儿的进柴房。“爹娘想的对,咱家就是缺一个香香软软的小闺女!”李氏默默的说,陈氏俩人听了这话也不自觉点点头,对啊,想要个小妞妞儿啊。

“抓紧洗洗吃饭了。”婆媳三人端碗端面,老杨头坐在饭桌上,看着这一圈的臭小子,不由得叹口气,“都吃吧。”

两个大的知道他爹为啥叹气,五个小的不知道爷爷的心思,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没看出来啥名堂,低头吸溜吸溜吃面,真香,不赶紧吃待会儿会被爹吃完的。

韩氏留着收拾桌子碗筷,李氏去帮二壮找衣服,老两口看着提回来的一大一小两个蜂巢,拍案决定,兔子卖了,大蜂巢卖了,野鸡留着老二家的坐月子吃。

“老大,你和老二去镇上把兔子和大蜂巢卖了吧,野鸡留着,回来时看着再买点红糖还有鸡蛋。”陈氏交代给两个儿子后,就回屋摆弄蜂蜜了,这可得好好保存,在农家可是个稀罕的。

白天打了许多柴火,老杨家人早早吃了饭就躺炕上了,五个小的今天没少出力,这次没等大人催都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