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洪化十年冬 类型:现代言情 作者:唐语 角色:安怡吴泽 小说《洪化十年冬》是由“唐语”所著。内容概括:“媛儿,你真是孤的贤内助!”吴泽伸手轻轻捏了捏我的肩膀,对我的识大体非常满意。我当然是你的贤内助,能不能当上太子妃、当上皇后,我都不在意。我要做的,是当太后,是培养我的孩子做明君。再回宴席,吴泽不复刚刚郁郁的模样,神采飞扬,与围着他的臣子们说笑打趣

评论专区

赤兔记:绝对好书!红缨记续集,作者在用心写作,不是为了金钱,都没上架,目前一百多万字啦,满满干货,喜欢的不容错过啊,否则会后悔。我一直以为我早都加入书单了,才发现没有,可惜! 神马浮云记:这本书写得太好了,少有的好书,作者非常有才情,可惜太监了,希望作者能重新开始写书 小镇青年在美国:能力问题能改,屁股问题基本没救 洪化十年冬

第4章


“太子,衣裳脏了,臣妾带你去换一件吧。”
我微笑瞧着太子整洁干净的衣服,面不改色睁眼说瞎话。
吴泽这厮虽然薄情寡义,但是脑子却好使,瞧我一脸我有事情要背着人跟你说的模样,点头答应。
我与他离席后,走至僻静处,我对他微微欠身行李,方说:“臣妾会与皇上和淑妃请旨,册封安怡姑娘为太子妃。”
“媛儿,此话当真?”
吴泽大喜过望,音调都高了。
“妾身愚见,除了安怡姑娘,御史大夫的嫡次女高欣妍亦对陛下有心。”
我刻意把御史大夫四个字念的重了些,让吴泽明白我的心意。
“媛儿,你真是孤的贤内助!”
吴泽伸手轻轻捏了捏我的肩膀,对我的识大体非常满意。
我当然是你的贤内助,能不能当上太子妃、当上皇后,我都不在意。
我要做的,是当太后,是培养我的孩子做明君。
再回宴席,吴泽不复刚刚郁郁的模样,神采飞扬,与围着他的臣子们说笑打趣。
酒过三巡,宴会进入尾声。
众人退去,老皇帝和淑妃独独将我留下来了。
“媛儿,你愿不愿当太子妃?”
皇上开口问道,一句话问完,就紧着咳嗽了好几声。
原本在皇帝面前一直低头顺目的我,第一次微微抬头,偷偷打量这位万人之上的天子。
他的鬓角已经花白,身影也有些佝偻。
云华公主曾偷偷告诉我,自废太子谋反被圈禁,皇后一病不起,皇上受打击颇多,常常吐血,只怕时日无多了。
皇帝老了,而我的夫君吴泽,现在的太子,未来的皇帝,还很年轻。
“回父皇,儿臣不愿。”
“好孩子,不必怕太子苛待你,朕不在了,淑妃也会护着你的。”
皇上又咳嗽了几声,他说此话,只怕也很清楚,自己撑不了多久了。
“儿臣家世低微,于朝局稳固并无太多助益。
此时太子殿下根基不稳,与重臣世家联姻方为上策。
儿臣只求朝局稳固,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大齐千秋万代!
不敢因为一点私心,徒增阻碍。”
我顿了顿,恭恭敬敬给面前的老人扣下头去,怕自己的泪水花了妆,惹得他们伤心,“好,好,不愧是十五岁就敢领全县抵抗倭寇,以三千民兵杀敌一万的周娘子!
不愧是朕亲自选的儿媳!
以后泽儿就交给你了,你帮

第5章


朕,多提点他些。”
皇上说完这些话,挥挥手,太监捏着嗓子读了一堆赏赐,听得我头晕目眩。
不多时,我跪安出宫。
淑妃亲自送我至宫门前,她拉着我的手,眼含泪花,“我的儿,苦了你了!”
我的眼睛,再次湿润起来。
我与吴泽的情义,淡薄如纸。
可我与淑妃娘娘,却十分亲厚。
我嫁给吴泽三年了,有两年的时间,都是在宫里度过。
初入这宫墙之内,我家世低微,处处被人为难。
我是家有五个兄弟,却唯有我一个女儿,从小娇惯,舞刀弄枪,策马狂奔,直来直去。
可这宫中,处处是细碎规矩,多的是磨人功夫。
人被这样一天一天熬着,几乎要被逼疯。
幸好当时淑妃虽然和我一样人微言轻,却并没有和那些恶婆婆一般为难我,反而认认真真提点我。
我和她一起小心翼翼做人,却仍不免被旁人挑刺,皇后总是罚我们抄写经书,写到深夜。
菜里偶尔会有毒,做事总被诬陷误解,那日子,看不见一点光。
当时吴泽为避废太子锋芒,云游天下,闲云野鹤。
宫中相依为命的,只有我和淑妃娘娘。
我相信她那句“苦了你了”,是出于真心,出于愧疚,出于心疼。
可这宫里,谁不苦呢?
第二天,大年初一,册封太子妃的诏书就下了,安怡为太子妃,我为侧妃,为显尊贵,特意给我封号,为“熙侧妃”。
并声明,除却安怡,以后无论吴泽纳什么人,位份都不可越过我。
另有府中侧妃一人侍妾三人,还依照着原来的身份,只给了些赏赐。
镇国侯府点了一天炮仗,喜庆的声音传遍了整个京城,惹得几家欢喜几家愁。
钦天监订的日子在正月十六,急得很。
我心中隐隐觉得不妙。
但面上不露声色,打点事务,赶在初十之时搬入东宫。
原先的大红服饰流苏步摇通通收起来,正妻打扮换成妾氏模样,让人一丝一毫挑不出错。
然后,我便在别院中窝着,除了请娘家大嫂来过一次,商讨弟弟们的婚事,就再没见外客,只一味练字读书。
期间吴泽来看过我一次,呆了半晌,竟说我变了,“媛儿,你以前最爱穿红衣,每年秋季狩猎,拉弓射箭,百步穿杨,当真巾帼不让须眉。
如今怎么和母妃一样,整日围着这一方桌子
继续阅读《洪化十年冬》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