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文治帝国:大宋 300 年的世运与人物 类型:现代言情 作者:艾公子 角色:赵匡胤赵普 小说《文治帝国:大宋 300 年的世运与人物》是一本十分好看的现代言情文,这本小说的作者是“艾公子”。文章精彩片段如下:然而,这样的历史,对于那个为了凸显英雄形象而被牺牲掉的反面典型,公平吗?1真实的潘美(925—991),是北宋开国的大功臣,也是宣布宋朝成立的第一人。公元960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虽黄袍加身,但仍需回兵开封,得到后周朝中文武百官,尤其是小皇帝柴宗训和太后的承认才行。他想要兵不血刃,平稳得位,于是派出一个得力的助手先行回朝,去传达他的命令。这个人就是潘美

评论专区

魔卡诸天:卡牌类,主角主世界出现裂缝,裂缝另一端是其他异界,那些异界全都是主角生前的游戏,动漫,小说,电影世界...主世界人进入异界可获取卡牌(大概是这样) 网游之我是武学家:看完第一章就弃了…………味道不对………… 谁都别惹我:完本是无从说起的,烂尾都算不上。不过读这本书足以为繁忙生活带来不少欢愉了。而这也正是网络小说的最大益处吧。4星… 文治帝国:大宋 300 年的世运与人物

第 6 节 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


杨业之死 300 年后,一直到今天,随着杨家将系列小说、戏剧、影视的广泛流传,知道大宋开国名将潘美的人越来越少,而知道大奸臣潘仁美的人却越来越多。
历史讲究盖棺论定,可是当人们将历史演义中的原型潘美附会为潘仁美的时候,讽刺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名字虽然多了个”仁”字,但关于他的评价却走向了”不仁不义不忠不孝”的极端。
我们的历史传统向来同情和推崇悲情英雄,而在悲情英雄的对立面,一定要有一个衬托英雄形象的反面典型。
这样的历史,黑白分明,爱憎分明,是非分明。
没有人性的纠结,没有对错的两难,没有灰色的中间地带,尤其适合直来直去的人的口味。
杨业是史上罕见的悲情英雄,那么,对他的战死负有责任的潘美,就必须是同样罕见的大奸臣。
这就是典型的”英雄陪衬定律”。
然而,这样的历史,对于那个为了凸显英雄形象而被牺牲掉的反面典型,公平吗?
1真实的潘美(925—991),是北宋开国的大功臣,也是宣布宋朝成立的第一人。
公元 960 年,陈桥兵变后,赵匡胤虽黄袍加身,但仍需回兵开封,得到后周朝中文武百官,尤其是小皇帝柴宗训和太后的承认才行。
他想要兵不血刃,平稳得位,于是派出一个得力的助手先行回朝,去传达他的命令。
这个人就是潘美。
潘美与赵匡胤私交甚好,平时也以仁义出名,是”和平使者”的最佳人选。
但对潘美而言,这件事情却颇有风险,万一朝中有人被赵匡胤”篡位”的做法激怒,大家一怂恿,第一个被开刀的人就是他潘美呀。
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潘美确实是个人才。
他没有辜负使命,稳定了朝局,协助赵匡胤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完成改朝换代。
宋朝建立后,潘美成为宋朝两任皇帝打江山、统一天下的左膀右臂,是宋初数一数二的功勋名将。
众所周知,赵匡胤得位后,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事情在自己的朝代重演,搞了一出”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首领的军权。
后来,又罢去掌握重兵的节度使之权,加强**对军队的直接控制。
但史书说”诸节度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
为什么唯独潘美没被解除兵权?
一方面是他当时尚未掌握重兵,另一方面则是赵匡胤对他充分信任。
每次领兵打仗,潘美都把妻儿留在京城,以示忠心。
这样,潘美的军权越来越大,在统一天下的数场硬仗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根据史书记载,潘美在宋初主要建立了以下功业:不带一兵一马,只身劝服了意欲起兵反宋的节度使袁彦,使袁彦归顺宋朝,赵匡胤为此十分高兴,曾说潘美”不杀袁彦,能令来觐,成我志矣”;作为副帅随赵匡胤征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并在平定淮南后,镇守扬州,用 3 年时间把淮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又在湖南治理了 8 年,为后来平定南汉政权做好了准备;作为主帅,平定南汉,并在统一两广后兼任广州知州、两广转运使,干了 3 年,稳定了当地的社会和生产秩序,”岭表遂安”;作为副帅,平定南唐,整个南方至此基本纳入大宋版图;随宋太宗赵光义平定北汉,兵伐太原,完成中原统一大业;和手下副将杨业一起,两次击溃辽军南下的军队,取得雁门关大捷;……在 986 年雍熙北伐之前,潘美为大宋南征北战二十多年。
不论是平定南方各政权,还是抵抗辽军,他几乎没有败绩,被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任皇帝称为”柱国太师”。
他的职位,也随着一场场的胜仗而飙升,从最初的行营兵马都监(出征军队的副帅),一直做到雍熙北伐前的忠武军节度使,晋封韩国公。
难能可贵的是,潘美不仅打仗在行,治国也拿手。
基本上宋朝每拿下一个地方,潘美都是当仁不让的地方”一把手”,充当了促进该地区秩序和生产恢复的重要官员。”
上马治军,下马安民”,他是宋初难得一见的全能型人才。
虽然战功赫赫,但潘美在正史中几乎没有劣迹,没有飞扬跋扈、滥杀无辜或者奸诈凶狠等记载。
相反,他是一个颇有仁义之心的战将。
史载,赵匡胤代周自立后,

第 7 节 李元昊:他开创的王朝存在了 190 年


北宋名将曹玮是个预言家。
他在陕西主持军事工作的时候,有人给他带来关于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政权首领李德明及其儿子的一个小故事:李德明指派使者带着马匹跟大宋做贸易,但因为获利微薄而迁怒使者,要斩杀他。
没有人敢出来劝阻,只有李德明年仅十多岁的儿子站出来说,我们用马匹资助邻国,已是失策,如今还要为钱杀守边人,那以后谁还肯为我们效力?
李德明从此不再为边境贸易问题杀人。
曹玮听完这个故事,认为李德明的儿子年纪不大,却很善用自己的族人,一定有不凡的心志。
他很想见见这个少年,便一再派人去诱使他到集市上来,却都失败了。
无奈之下,曹玮只好派人去把他的容貌画下来。
当画像被呈献在曹玮面前时,曹玮盯着画上的少年惊叹道:”真英物也,若德明死,此子必为中国患!”
多年后,画上的少年称帝建国,纵横西北,一度成为大宋戍边军队的噩梦。
一切正如曹玮所预料的那样。
这个少年,便是后来西夏王朝的开国者李元昊。
1西夏王朝的故事,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显得遥远而神秘。
人们可能只有到宁夏银川旅游的时候,顺道去参观贺兰山脚下有着”东方金字塔”之称的西夏王陵,才会对这个逝去的朝代有些许直观的印象。
但在一千年前,西夏是中华大地上鼎足而立的三大政权之一。
它的立国,以及不容小觑的实力,将中国历史带入了”三国时代”:前期,它与北宋、辽并立;后期,它与南宋、金鼎足。
相比辽/金、北宋/南宋,西夏算是一个”国小民寡”的政权,以至于蒙古人一统中国建立元朝后,在给前朝修史的时候,选择性地忽略了这个政权的存在。
然而,不管是辽、宋还是蒙古,只要跟西夏较量过,就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只强悍的、打不死的小强。
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人,是西羌族的一支,汉朝时就迁徙到河西走廊一带,以游牧为生。
唐朝时,由于吐蕃的强势崛起,党项人被迫向东部内迁到陇东、宁夏和陕北一带。
数百年间,党项人既与吐蕃、吐谷浑、回鹘等强族为邻,又不时与开疆拓土的隋唐帝国短兵相接,在夹缝求生中练就了彪悍尚武的民族气质。
尽管彪悍尚武是中国北方各族的共同标签,但其他尚武民族见了党项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党项人的民谚这样说:宁射苍鹰不射兔,宁捕猛虎不捕狐。
与明相伴不会暗,与强相伴不会弱。
正是凭借这种尚武的民族特性,在晚唐以后的乱世中,党项人不但未被征服,还逐步壮大起来。
壮大的契机源于唐末的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爆发后,党项人拓跋思恭响应唐朝皇帝的号召,拉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驰援长安勤王。
唐僖宗很感动,在黄巢被灭后赐予拓跋思恭大唐国姓——李姓,改名李思恭,这样,一个党项人变成了”国姓爷”。
不仅如此,唐僖宗还任命李思恭为夏州节度使,封为夏国公。
此后,李思恭和他的后代世袭节度使,成为陕北一带的藩镇势力。
2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族群部落迎来跨越式发展,一定是有英雄人物出现了。
李继迁便是这样的英雄人物。
他出生在宋朝开国后 3 年,即 963 年。
12 岁时,就因才能出众被当时的党项首领李光睿任命主管部落事宜。
982 年,李光睿的儿子李继捧接任党项首领。
即位后,李继捧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主动到宋朝国都开封觐见宋太宗,提出放弃世袭的夏州、绥州、静州、宥州、银州这五个州。
这个举动引起了一些不愿归附宋朝的党项部落的愤怒。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联合自己的弟弟李继冲和亲信张浦等人,假装抬棺葬母,成功逃出城去。
数年后,李继迁集聚起一支军队,他成了党项人的新首领。
锋芒毕露的李继迁以诡计多端出名,在辽国的支持下,用几年时间就收复了原先的五个州,并夺取西北重镇灵州(今宁夏灵武),改名西平府,作为都城。
1004 年,李继迁受到吐蕃六谷部首领潘罗支袭击,混战时中箭,不久去世。
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继位为党项首领。
历史上对李德明的评价是,他不像其父那么锋芒毕露,而是更加讲究权谋。
北宋名将曹玮在李继迁死后,曾上疏奏请趁机攻灭李氏政权,但未获准许。
以后宋朝只能看着这个西北边陲政权一步步坐大。
客观上,李德明继位的第二年,”国际形势”彻底变了。
宋辽两个大国经过 20 多年的战争后,于 1005 年达成澶渊之盟,握手言和,此后双方在外交上发力多于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这逼迫李德明采取了向双方同时示弱的”依辽和宋”政策。
与此同时,李德明积极向西扩张,使夏州政权的势力范围扩大为银、夏、绥、宥、灵、盐、甘、凉八州之地。
北宋名臣韩琦、范仲淹在追述李德明开疆拓土事迹时指出:”从德明纳款之后,经谋不息,西击吐蕃、回鹘,拓疆数千里。”
现在对李德明的战功评价颇高,但实际上,大家忽视了一个问题:甘州和凉州这两处关键的城池,其实都是他的儿子、年少英雄的李元昊打下来的。
李德明攻取甘州(今甘肃张掖)历时 20 年,前后 5 次出兵,包括一次亲征,均无功而返。
直到 1028 年,他派出李元昊,才”拔之”。
攻取凉州(今甘肃武威)同样如此。
1032 年,李德明”命元昊将兵攻凉州,回鹘势孤不能拒,遂拔其城”。
李德明在辽宋两大国面前”扮猪吃老虎”,最终目的却是想称帝自立。
只是在 1032 年年底,各项准备工作快完成之时,他突然病死。
李元昊于是正式上场。
3纵观历史,只要三代人连续有作为,基本上什么事都能干成。
这个定律适用于家族、族群乃至国家。
从李继迁到李德明,再到李元昊,虽然祖孙三代的个性与手段不尽相同,但推动党项建立自己的国家却是不变的逻辑。
李元昊年轻气盛,向来不满父亲李德明臣服宋朝的做法。
李德明生前告诫他说:”吾族三十年衣锦绮衣,此圣宋天子恩,不可负也。”
意思是,跟着大宋好吃好穿,还有什么不好呢?
李元昊则反驳道:”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
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用现在的话说,李元昊并不愿自己的族人整日锦衣玉食,而丢失了民族性。
虽然李元昊与其父李德明思想对立,但不得不承认,李德明在位时期执行的臣服宋辽政策,使得党项境内”有耕无战,禾黍如云”,这奠定了李元昊奋起反宋
点此继续阅读《文治帝国:大宋 300 年的世运与人物》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