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小说:遗骨档案 :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 类型:现代言情 作者:李衍蒨 角色:孙家栋孙家栋 《遗骨档案 :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这本小说的作者是“李衍蒨”。《遗骨档案 :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内容概括:他们在我面前从来都不只是骨头,而是有生命、有血有肉的故事。我记得本书繁体版的编辑阡卉在书本面世后写道:”法医人类学家的专业很硬核,天天要面对很多『死人骨头』,但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的确,我很多时候都觉得我肩上或是背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份重量相信是来自我对人命、真相的执着,同时它也令我更重视人性、重视人道主义精神及寻找正义的价值。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时代及人的改变都会错意了

评论专区

华夏海权:大清金大腿有点厉害,很干,并且我一直觉得中国在当时更首先是一个陆权国家,然后才能谈海权  最后一毫米:激烈火爆的特战,扣人心弦的谍影,高科技写实的现代化战争这就是这部小说,我想是的。 生活在美利坚的森林游侠:待评 遗骨档案 :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

第 1 节 简体版序 尸骨给我上的一堂课


2019 年至 2020 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动荡不安的一段时期。
对于我们的当代历史来说,这段时期绝对值得记录。
这些变化牵动的情绪并不容易处理,每个人身边要处理的事情也越来越复杂。
这段时间真的非常不好过,我在海外的考古及研究工作安排也受到影响。
每当说到挖掘或是做研究、处理案件时,我都会觉得很不可思议!
很不可思议的是可以触摸到他们。
这些我不认识的人,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背景,我却跟他们离得这么近。
通过他们骨头上面的痕迹、变化,我仿佛能够感觉到他们的痛苦、经历、心情,甚至他们受到的折磨,这些我都试着感受与体会。
他们在我面前从来都不只是骨头,而是有生命、有血有肉的故事。
我记得本书繁体版的编辑阡卉在书本面世后写道:”法医人类学家的专业很硬核,天天要面对很多『死人骨头』,但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的确,我很多时候都觉得我肩上或是背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这份重量相信是来自我对人命、真相的执着,同时它也令我更重视人性、重视人道主义精神及寻找正义的价值。
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时代及人的改变都会错意了。
那些久远的历史,其实与现在的我们依然很有关系。
木乃伊也好,名人也好,因为冒险而失去生命的无惧危险的探险家也好,我们的理解可能都只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最理想的一面,却不是现实,不是他们最真实的人生。
梦想值得纪念,它带来的光荣时刻都是特别美好的。
但现实呢?
现实中布满荆棘的生活没有那么美好,没有那么绚烂,但这才是人生啊!
从接触过的很多逝者的故事中,我明白了,无论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的人,其实都跟我们很类似,因为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些片段,有的只是片面的感受,他们的经历其实跟我们的很不同又很雷同,这才是真实的一面。
本书用历史故事及社会事件做引子,讨论科学及法医、法证科知识,继而启发大家思考生死、文化及人性。
这样层层递进的铺排可以说是我在写作此书时觉得非常自然、舒服的过程。
自身的经历及感受,也令我不停成长,不断思考,书里面的内容与我最初做的大纲相比有大幅度的修改。
虽然这些修改实在不容易,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我很庆幸我有把这些经历、感受通过不同方式放到书里。
毕竟,我是生活在一个社会中的群居动物,我的一切受周遭影响,没有办法一刀切。
我也很庆幸这本书诞生于这个年头、这个时期,因为它就这样间接记录了我这段时期的心态及变化。
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因为骸骨的经历与故事得到了疗愈,就如我在做研究、处理相关调查的时候也经常从这些逝者身上找到一丝平静,进行我个人的心灵修行一样。
这种感受及感悟是很个人的,但却让我很满足。
愿,你们都会从这些故事中有所体会,有所感受!
李衍蒨 2020 年 11 月备案号:YX018DY4BZ0D7qEQw

第 1 节 前言 骸骨:跨越时空的旅程


无论我们对医学如何崇拜,也不能忽视人文关怀的意义。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长久以来,人类都和死神进行着永远无法完结的战役。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它赋予我们一种很厉害的武器:医学。
我们最初从自然界中寻找治疗方法,后来将医学视为暗黑魔法,一步一步从错误中走过来,从魔法走到科学,从迷信走到理智,医学成了人类最有力的工具之一。
亦因为医学,我们知道了对抗死亡是人类演化、进化的最大原动力。
骨头,是一样很神奇的东西。
它的适应能力很好,恢复能力也很强,弹性也不错。
这种物质一直在我们的体内存在着,支撑着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使我们能行走、坐立及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从进化角度来看,骨头已经有了数以百万年计的历史。
骨头在我们身体内生长,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而有所变化,记录着我们一生的故事及所有经历。
我经常说,骸骨是人们体内的一份生平记录,可以说是我们为自己编写的传记。
而在法医人类学中,有一个”法医人类学游乐场”可以让我们燃烧很多脑细胞并消耗很多精力:存骨房。
存骨房是储藏遗体捐赠者骸骨的地方。
每一副骨头都被存放于其专属的箱子中。
很多时候,这些存骨房中会有上百、上千个箱子。
如果每个箱子都象征着一个人的话,就等于存骨房里面有上百、上千个人住。
他们可能是无人认领的尸体,可能是亲人不想领回的尸体,或是被捐赠给该单位做研究的尸体。
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这些研究人员才有机会去了解他们的生活并聆听他们的故事。
对别人来说,可能他们不值一提,或是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的人体遗骸,但对我们来说,他们肯定是珍贵的馈赠。
记得我曾经处理过一个案子,因为性取向原因,死者的家人不想领回他的骸骨,并且不想跟他有任何关系。
我那时的无力感到今天依然记忆犹新,但同时也被同僚的一句话暖在心头:”至少,我们喜欢他!
至少,在这里(存骨房里)他有同伴啊!”
骸骨的意义穿越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
许多宗教告诉我们,死亡不是终点,肉体是脆弱、软弱的,但灵魂会留下并继续存在。
骸骨在人体解剖学中有着浓厚的科学意义,同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也各有其含义。
两者都叙述着不同的、与生命及死亡有关的故事。
任何哲学都可能会接受”死亡”的本质,即使在未知大于已知的领域,但我们人类没有因此而放弃。
现在的我们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利用着以前的智者、医生及伤者所经历过的,去面对未知的未来。
这本书就如真的存骨房一样,存放了不少有关骸骨的故事与死者生前的经历。
每一个故事,未必都有一个最圆满、最愉快的结局,却让我们从宗教、文化、社会、历史、科学及哲学角度接触不同时代及不同人性的面貌。
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骸骨这个有趣的时光机,从现今联系到过去,从而展望未来。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从死亡的角度思考未来,诚挚地邀请你,与我一起通过骸骨踏上穿越时空之旅吧!
备案号:YX018DY4BZ0D7qEQw
点此继续阅读《遗骨档案 : 一位法医人类学家的告白》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