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穿越元末当皇帝

《穿越元末当皇帝》中的人物设定很饱满,每一位人物都有自己出现的价值,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引出了李惠军的故事,看点十足。《穿越元末当皇帝》这本连载中穿越元末当皇帝,李惠军李泽芳,古代言情小说目前更新到了最新章节第278章 剧终结,已经写了563357字,喜欢看穿越、历史、历史古代、 而且是穿越、历史、历史古代、大佬小说的书友可以试试。

一、作品介绍

《穿越元末当皇帝》小说是网络作者骑驴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李惠军。主要讲述了:“少爷,加上运费什么的,咱们赚的太少了再加上一个月一交接,成本更高”李四丁不明白李惠军的用意,出言提醒李惠军“只要搭上济宁郡王府,就是免费也要供应,记住了,最关键的是要允许咱们的商队打郡王府的旗号你可以在大都郊区租一个仓库,把这次剩下的一万块伊皂都提前存在那里,每次交接的时候直接从仓库拿就行了具体如何操作你自己去想还有,商队必须扩大了,赵其山这孩子数术学习的不错,今年也十一岁了,让他当商...

二、书友评价

这名字就不能换一个吗?两本书同一个名字也是没谁了

三、热门章节

第79章 保卫济南城

第80章 平阴之战(一)

第81章 平阴之战(二)

第82章 驰援济南城

第83章 为难的孛罗帖木儿

四、作品试读


王大锤有点羡慕陆宝,碰到个如此大方的主人,也是陆宝的福气。

“能有如此财力的,寨子乡也就两户人家,一个是李茂山李员外家,一个是赵里正家,你家主人是不是这两家之一?”

“是,也不是,等出征归来,我再引荐我家主人和王大哥认识,现在真不能说。还请王大哥找几个人,教给我们射箭的技巧。日后定有厚报。”

王大锤也没再推脱,他也想结交陆宝和他身后的人。

“陆老弟这么说了,那我也不矫情了,我手下好几个人都是老军户,之前在汉军中都是弓箭手,只是年龄大了,拉不动弓了。

你找十个步军和我的十个弓箭手换一下,你的十个步军在我军中也能学习,起码保命不成问题。

我的十个弓箭手在你军中帮你训练人,也能给你们提供点经验,新兵蛋子死的快,希望咱们能少死人吧。

哎!咱这两百军户就是送死的,这世道,汉人的命不值钱啊。”

两人分别交代手下人去交接互换的人,陆宝又安排人从外面买了些熟食,请王大锤入营吃饭。

两人坐下喝了几杯后,陆宝问王大锤:

“王大哥,咱们这次出征到底是什么情况啊?突山的这帮匪徒是什么情况?我和我家主人一点都不清楚,还望王大哥赐教。”

喝了几杯酒的王大锤话匣子也打开了:

“突山的匪首叫王麻子,原名王伯元,本来是归德府(今河南商丘附近)的军户,家境也算殷实。

朝廷南征的时候,十五岁的王伯元就在军中成名,能文能武。

王伯元的几个兄弟也屡立战功,因为王伯元识字,所以立的战功最多。

至统三年(1335)年的时候,被归德府知府给屠族了,全族上下将近百口被杀。

具体原因不清楚,相传是家里太肥,有钱也是罪过啊。

王麻子因为在外游历躲过一劫,就跑到突山当了土匪。

朝廷剿了几次也没成功,王麻子反而越打越壮,听说有将近二百人的规模。

朝廷以前都是小打小闹的派几个民壮去剿一下。

这次王麻子劫了朝廷的肥羊,据说劫的还是刀剑等物,可惹了大祸了。

这不,朝廷让济宁路把王麻子给剿了,至少要把刀剑什么的找回来。”

“王麻子为人如何?突山的匪徒祸祸老百姓不?”

“我这个本家啊,也是生不逢时,要是在前朝,那至少是个大官。

王麻子倒是没有祸祸穷苦老百姓和汉人,主要是打劫蒙人的商队,但也不杀人,只求财,在当地名声倒是不错。

算起来,我这本家年龄也才27岁,比我小几岁,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躲过去。”

“吉人自有天象,王大哥也不用为王麻子担心,只要不祸祸咱汉人的,就是好汉。”

陆宝又向王大锤讨教了一番带兵打仗的经验,和沿途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两人不敢多喝,一会就散了。

第二天北路军开拔,北路军监军莫布骑着高头大马在前,众人背着粮食装备在后,一路风尘仆仆赶往砀山县。

阳沟子山,李惠军心情激动的看着周旦旦做出来的鹅毛笔。

周旦旦终于想到了弃鸡毛选鹅毛,毕竟鸡毛太小了,不如鹅毛的中空管子合适。

先进,这鹅毛笔太先进了。

周旦旦用两根木条夹住鹅毛,然后用鹅毛底部沾特制的墨水,墨水好像增加了点柳树身上的黏液熬出来的东西,让墨水粘稠一些,可以挂在鹅毛尖上。

沾一次墨水竟然可以写两个字左右,唯一不足的是两根木条手感不好。

写出来的字没有毛笔写的好看,这都不是问题,只要解决了作图和写阿拉伯数字的难题就是大功一件。

“赏周旦旦二两银子,周旦旦,你山外还有家人吗?”

周旦旦没想到简单的鹅毛笔还有奖赏,“小人父母皆为奴隶,在山外居住”。

“小翠,记一下周旦旦父母情况,告诉李四丁,找到周旦旦父母买回来,迁阳沟子山居住”。

如今求知班和格物班这二十个孩子,除了赵里正的孙子赵横外,都是李家的奴隶。

周旦旦激动的跪倒在地:

“谢谢少爷,谢谢少爷”,虽然还是奴隶,但阳沟子山的奴隶比山外的自由人过的都好。

“我说过,以后仅有在节庆大典时,跪天地君亲师,其他时间不准行跪礼,周旦旦犯错一次,罚银一两,以儆效尤。

再立一个规矩,小翠,通知赵竖仁传达全山。

求知班、格物班以后见了本少爷,自称学生,称呼我为老师或先生。

护卫队识字的,可以自称学生,护卫队其他人自称属下,喊我监军。

其余村民一律自称小人,称呼我为东家或少爷都可以”

李惠军从称呼上进行区别对待,将所有人分成了三六九等。提高了读书人和护山队员的社会地位,激励全村人学习参军,一个小小的称呼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赵竖仁找到李惠军确认了命令,得到明确的答复后,自去传达。

李惠军找到杨李氏,询问了求知班的学习情况。

孔孟之道的思想糟粕在这个时代还是有巨大的作用,加上李惠军的思想洗脑课,阳沟子山的读书人统一了认识:

汉人是最先进的民族,李惠军是汉人的指路明灯,阳沟子山是解放汉人的思想发源地。

至正二年六月十六,陆宝来信向李惠军汇报了行军过程。

经过十二天的行军,东路军已经达到突山北麓,和其他四路军队封锁了整个突山。

其他县城的民壮将整个砀山县封锁,以防突土匪徒突围,大战或将在六月下旬打响。

陆宝向李惠军汇报说王大锤部希望加入阳沟子山护卫队。

王大锤部的五十人都是老兵,战场经验丰富,是护卫队最紧缺的人才。

陆宝也将突山王麻子的情况向李惠军做了汇报,询问李惠军是否按照预案进行招安。

李惠军回信:“许王大锤部参加阳沟子山护卫队,其家属仍在原地居住。

王麻子部按照预案执行,从护卫队选思想过硬的人到王大锤部进行思想教育,让所有人都明白,阳沟子山是汉人的圣地,王麻子部招安后也循此例”

王庄乡的田地几乎都是李家所有,大不了跟李老爹将王大锤所在的王庄乡王庄村的地也要过来。

小说《穿越元末当皇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