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

小说叫做《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是恐龙吃萝卜的小说。内容精选:否则,此人将成为最大的威胁今日朱元璋对朱标言此,意在暗示,对沈飞也应持相同态度!这样的人才,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必须牢牢掌控朱标与沈飞的接触,更让他深知其计谋之毒辣……“父皇,儿臣懂了!”“沈飞即使不能为我所用,也必须在我掌控之中!”朱标坚决表态“好!哈哈哈!”朱元璋爽朗大笑,满意地点了点头“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你自行尝试即可!”“一切有父皇为你撑腰!”“儿臣领旨”朱标行礼后,退出大殿...

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 在线试读


随着时光流转,越来越多南方学子喜形于色,手舞足蹈,仿佛一日之内已阅尽世间繁华,尽享登科之乐。

然而,大多数金榜题名者皆出自南方富庶之家,这让一旁观瞧的北方学子满腹怨气。

他们多年苦读,每晚灯火通明,孜孜不倦地复习课业,目标就是在此次科举中蟾宫折桂,但未曾想到竟遭此惨淡结局。

他们痛恨不已,无比愤慨!真恨不得将眼前那张皇榜撕个粉碎!加之近日流传的流言蜚语,使众多学子坚信其中有严重的舞弊现象。

简直荒谬绝伦!榜单之上竟全是南方学子的名字,北方学子竟无一席之地!难道这大明的天下真的容不下北方人吗?莫非大明仅仅拥有半壁江山?许多人心中涌动着不平,紧紧握拳,目光中怒火炽烈。

“真是岂有此理!”

“朝廷明显对我们北方人存有偏见!”

“这般行径!”

“这般举措!”

“朝廷究竟如何看待我们北方人?”

“莫非大明疆域仅限江南半壁?”

“不如南北分治!”

“没错,南北分治!”

“无需理会朝廷,我们自行分治!”

这些正值青春热血沸腾的学子们,无所畏惧地喊出这些言语。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此类言论足以构成株连九族的重罪,但他们毫不退缩。

他们背后倚仗的是强大的家族力量,若朝廷敢对他们动手,那就玉石俱焚,不惜动用整个家族的实力与朝廷对抗到底。

驻守现场的士兵们,面对这气势如虹的学子们,此时显得无力阻止,更不敢贸然上前干预,以免稍有不慎便引发冲突,性命堪忧。

其中一名士兵察觉事态即将失控,立刻对身边同伴低声道:“我们得赶快上报陛下!”

深知凭自身之力无法解决当前困境,他们决定先行通知陛下,静候旨意再作行动。

朝廷恩科竟闹出如此轩然大波,学子们的忍耐已达极限!

“诸位兄弟,随我一同前往贡院,向朝廷讨个说法!”

这位北方学子鼓动着身后群情激愤的同伴,年轻的冲动和不屈在此刻凝聚成了锐利的矛头。

他遭受了欺骗,胸中怒火熊熊燃烧,急需寻个出口宣泄,少年的勇气让他决心直面朝廷,寻求公正裁决。

贡院门前汇集了各地愤慨的学子,官员们面对此情此景,心中惶恐,手中兵力有限,难以应对这汹涌的人潮。

随着时间的悄然推移,人群中走出一位衣着华贵、气质儒雅的男子,一看便知是出身豪门,此人正是朱标。

朱标步入人群,环顾四周,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沈飞。

“先生,请坐。”

沈飞平静回应,即便面对身为太子的朱标,他也一如既往地从容淡定。

朱标坐下,眉宇间略显忧虑,抬眼看向沈飞,语气诚挚地询问道:“学生心中有些困惑,不知先生能否答疑解惑?”

他此番造访的主要意图,

就是倾听沈飞解析他的困扰。

沈飞凝视着朱标,

似乎一切都了然于胸,

在仔细打量朱标一番后,他徐徐言道:“今日驾临此处,太子殿下关心的应是科举之事吧。”

此言甫出,朱标面色惊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沈飞,内心的震撼难以言表。

沈飞仿佛能洞察一切,对自己内心所想洞若观火,此言实在令人惊叹。

朱标面露一丝苦涩,微微点头,欲言又止:“先生……这……”

沈飞仍旧保持着那份淡然,接着说:“看样子我的猜测是对的。”

言罢,他并未立即深入探讨,而是将注意力转向桌上清茶,邀请朱标品茗:“咱们先饮茶,此事稍后自会明白。”

茶香袅袅,令人沉醉。

然而朱标面上透出几分焦急,虽然急于得知答案,但看到沈飞那泰然自若的姿态,他知道不必急于一时。

既然沈飞已有提及,那么答案应在适当之时自然揭晓。

朱标饮下一口茶水,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由衷赞美道:“这茶甘醇怡人,余味悠长,堪称人间珍品,不知它唤作何名?”

“此茶并无特定名称。”

沈飞眼眸中闪过一道光芒,继而解释:“世人过于追求虚名浮利,实则皆为过客,故此茶无名。”

这句话虽平淡无奇,却在朱标心中激起涟漪,他陷入深深的思考。

过了片刻,他豁然开朗,面向沈飞兴奋地道:“先生,我似乎明白了您刚才所说之意!”

沈飞轻轻点头,未作过多回应。

茶杯中的茶水已剩半盏,朱标时而注目窗外。

而沈飞始终保持着那份超然的宁静。

就在这时,客栈外锣鼓震天,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声浪震耳欲聋。

朱标闻声后双眼一亮,笑着对沈飞说:“先生,原来今日正是恩科放榜之日,想必有许多才子得以高中。”

身为皇家血脉,身为太子的朱标,生活无忧无虑,无需承受一般士子的艰辛。

然而,那些普通的学子却需耗尽毕生精力,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

沈飞望着朱标,轻轻颌首,平静地问道:“太子殿下,您是如何看待这些学子通过科举获取功名的呢?”

朱标闻言略感意外,随即认真答道:“这些勤奋攻读的学子若能效力朝廷,无疑将为国家增添宝贵的财富。”

“朝廷选取人才时,究竟应优先考虑世家大族,亦或贫寒子弟,亦或是北方才俊,亦或是南方学子?”

沈飞再次提出了这个问题。

朱标面色庄重,挺直身躯回应:“无论贫富差距,不分南北地域,只要是才学出众者,都有机会成为大明帝国的支柱之才。”

沈飞听罢,微微挥手示意,平淡地说:“太子殿下,您不妨亲自去确认一下榜单。”

尽管朱标对沈飞的建议略有不解,但他还是遵从意见,离开了此处。

他恭敬地向沈飞行了个学子礼,然后径直前往恩科榜单公布之处。

那里已汇聚了众多翘首以盼的学子,场面异常热闹,每个人都渴望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期盼借此次科举实现人生的飞跃。

在人群的簇拥下,朱标走进榜单。

守护在那里的侍卫见是太子亲临,纷纷行礼致敬。

朱标稳步上前,逐一审视着榜单上的名字,从头至尾,一字不漏。

然而,当他看清榜单时,脸色骤变,原来所有的中第者竟然均出自南方。

首次科举就出现这种情况,令朱标心跳加速,背后冷汗直流。

他深知如果此事被父皇知晓,必定会引起雷霆之怒,恐怕将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皇城内,宏伟壮观的奉天殿外,一辆装饰华丽的马车停靠在此,车内端坐的正是太子朱标。

在得知外面发生的状况后,朱标内心极度焦虑,深知必须尽快将今日事件告知父皇,否则事态恶化,后果将不堪设想。

此刻,马车内的朱标额头渗满了冷汗。

正当众多官员乘坐轿辇出行,沉浸在对科举盛世的美好展望中,例如胡惟庸、李善长等人,都寄希望于天下能被大明的恩泽所征服,从而使他们名垂千古。

正在刘伯温思绪飘渺之际,突然一群人冲过来,大声喊叫着:

“停下!我们要个说法!”

“不许过去!下来解释清楚!”

“我们今天来这里就是要讨个公道!”

拦截轿撵的正是那些忿忿不平的北方学子,使得轿子无法前行。

周围的侍卫们紧张地举起武器试图驱散人群,但由于人数众多,实难做到。

一旦鲁莽使用武力,恐怕今日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招致更大的灾祸。

身处轿中的刘伯温感受到了异样的氛围,他轻轻掀开轿帘向外望去,只见前方聚集了一群学子,从他们的装束判断,显然是北方人士。

“贪官污吏,现身答话!”

“即使有人玩弄手段!”

“求一个正义的交代!”

“我们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

紫禁城中,奉天殿上,那象征至高无上地位的龙椅上,朱元璋身披龙袍,眼神锋利如刃,帝王的威严如潮水般弥漫,令周遭人等无不感到敬畏,乃至连抬头仰望都不敢,生怕触怒龙颜。

而今日的朱元璋,较之往常,心情明显舒畅不少,他满心欢喜地期待着新科进士们前来朝见,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其背后士族对大明政权的认同,让他的皇位更加稳固。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恭顺地立于朱元璋身前,他敏锐捕捉到皇帝面上的愉悦,心中的紧张也随之稍减。

毕竟,伴君如伴虎,每日侍奉在天子身旁,稍有不慎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这让他时刻处于戒备之中。

朱元璋抬眼望向毛骧,朗声笑道:“毛骧,今日我等就在奉天殿迎接四海才俊,让他们见识一下我大明天子的胸襟气魄。”

毛骧听后不禁一怔,连忙行礼道:“陛下气吞山河,古今罕见,学士们面圣定会为陛下之威严所折服。”

尽管朱元璋素来不喜阿谀奉承,但这样的话语听来依然悦耳,他望着毛骧,笑容满面:“好,毛骧,你的忠心我记下了,往后定有重赏。”

毛骧闻言,惶恐而又激动地鞠躬:“微臣谢主隆恩!”

朱元璋没有再多言,脸上洋溢着笑意,缓缓踱步至殿外。

他眺望着这片属于他的江山,仿佛看见万民俯首称臣的景象,那种居于万人之上,手握生死予夺的无上权力,即便是朱元璋,也不免感到些许飘飘然。

试想,谁不愿拥有这主宰天下的力量,又有多少人穷尽一生,只为攀上权力的顶峰。

微风拂过,朱元璋心旷神怡,沉浸在这份由权力带来的满足之中。

正当朱元璋沉浸在对恩科的自豪之时,太子朱标身着太子服饰,脚步匆匆地奔来,脸上满是慌张。

他急于将外界的变故告知父亲,因为目前父皇对此尚不知情。

朱标未至,呼声已先传入:“父皇,大事不妙,情况紧急!”

沉浸在悠闲中的朱元璋,突闻这不和谐的呼唤,眉头不禁紧锁。

朱元璋的周身突然散发出一阵刺骨的寒意,冷峻地问道:“是何人在外面喧哗不已!”

站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急忙望向远方,当辨认出是太子朱标时,他迅速趋步至朱元璋面前,恭敬禀告:“皇上,是太子殿下朱标来了!”

朱元璋一听“朱标”

二字,那股凛冽的杀气才逐渐收敛。

然而,毛骧却被刚才皇帝散发的威压吓得动也不敢动,尽管跟随朱元璋多年,这种无形的压迫感仍旧令他难以承受。

朱元璋敏锐地察觉到了异样,朱标平日里总是温文尔雅,怎会如此失态?

朱元璋略加思索,随即向朱标走去,关切地询问:“标儿,出了何事,让你如此焦急?”

意识到情况不对,朱元璋眉头紧锁,缓和了语气:“别急,慢慢说来。”

随即,朱元璋的眼神变得严厉,命令毛骧:“你负责封锁奉天殿,没有我的指令,任何人不得进入!”

“遵旨!”

毛骧恭敬领命,随即离开。

在奉天殿外,数辆华丽的马车缓缓停下,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这三位大明重臣相继下车,他们的面容透露出焦虑与匆忙,显然急于将外面的紧急情况禀报给皇上。

正当三人欲踏入奉天殿时,毛骧突然现身,挡在了他们面前,面无表情地宣告:“三位大人,皇上吩咐,此刻任何人不得入内,请各位在门外稍候!”

刘伯温三人闻言,面露惊愕,脸色瞬间苍白。

他们立刻意识到情况的严重性,刘伯温心中更是暗叫不妙。

从毛骧那冰冷的眼神中,刘伯温深知此时强行闯入只会招致朱元璋的雷霆之怒。

对朱元璋,刘伯温哪怕智计无双,也不免心生惧意——朱元璋仿佛拥有无数双眼睛,任何细微动态都逃不过他的掌握。

刘伯温回想起曾经见识过的朱元璋手段,不由叹了口气,转向李善长,沉重道:“今日之事,恐怕棘手!”

李善长,官场老手,心中已猜到了七八分。

胡惟庸见状,忍不住问:“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小说《快穿大明:我在国子监当博士》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