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穿越元末当皇帝

《穿越元末当皇帝》中的人物李惠军李泽芳拥有超高的人气,收获不少粉丝。作为一部古代言情小说,“骑驴”创作的内容还是有趣的,不做作,以下是《穿越元末当皇帝》内容概括:王庄乡众人中只有王大锤读过书,其他人都不识字李惠军安排了求知班一个孩子给众人上课学习,包括数术和论语这帮糙爷们的面子挂不住,一个十岁的娃娃当先生,他们还拉不下脸来任凭王大锤发火打棍子都没用,王大锤部众人年龄都在二十岁以上,大的已经超过了三十岁,学习难度比较大无奈之下,李惠军只能安排陆宝直接训练众人等王麻子等人来到后,洗脑教育也要跟上才行,没有经过思想教育洗脑,李惠军不敢重用王麻子等人在...

第45章 在线试读


夏去秋来,冬去春来,时间溜走的非常快,至正四年春(1344年),13岁的李惠军已经成长为一个身高超过六尺的少年。

古铜色的皮肤,加上炯炯有神的双目,任谁看到了,都要赞叹一声,好一个少年郎。

在李茂山的主持下,利用威胁、构陷、贿赂、思想洗脑等手段,甚至暗杀了一个忠于蒙元的汉奸里正,李惠军牢牢的掌握住了任城县治下所有乡里正和主首。

阳沟子山村已经发展成了十几个聚集的村落,4个乡的范围。

形成了一个半圆,包围住了任城县县城的南侧,但实在不敢把手伸到县城北侧,因为北侧驻扎着济宁路的两个上千户所。

如果继续向北发展,势必会让千户所有所觉察,一旦千户所觉察到了,只剩下造反一途,可现在还不是造反的时候。

为了瞒住县衙和济宁路衙门,李惠军控制的地区,禁止随便入城,所有入城人员必须经过审核,未经审核不得出村。

各种购买和售卖必须由商队进行。

因为济宁郡王府的关系,济宁路知府托克托对商队很照顾,托克托始终以为商队是济宁郡王府的,一直没有对商队进行收税。

李四丁也成了托克托府上的座上宾。

李四丁动不动的把济宁郡王府世子的赏赐,显摆给托克托看,托克托差点和李四丁磕头拜把子。

敢去招惹李惠军地盘的各级官员,都被李四丁变相的收拾了。

李四丁加上李惠军二姐夫王宁的双剑合璧,济宁路除了托克托和万户所的万户长只儿豁阿歹,谁都要卖几分面子。

如今李惠军控制下的人口一万五千余人,耕田将近二十万亩。

护山大队发展到一千五百人,其中步军中队八百人,弓箭中队一百人,斥候中队五百人,辎重中队一百人。

斥候中队又分成了巡逻小队5个,50人的规模,主要负责控制区的保密、巡逻任务。

军中斥候两百人,二十个小队,主要训练军前情报收集,剩下的二百人都分散在各地的商铺中,负责各地情报的收集。

李家学堂已经有四个分学堂,有学生八百多人。

在学堂学习两年后,年末考试合格,想参军的,进入护山大队从军。

想从商的,进入商队。

想从政的,进入阳沟子山村跟赵竖仁学习政务管理。

想继续钻研数术的,在学堂任教。

想钻研格物的,进入格物班。

如今格物班有一百余人,格物班是所有学生的圣地,因为格物班奇思妙想不断,有了格物成果,李惠军总是不吝赏赐。

从军的前途虽然很大,但普通队员没有月例银子,只有成为队官后才有。

虽然学堂毕业的学生只要刻苦训练,升迁的很快,但有眼光的人总是少数。

李惠军治下有伊皂作坊、雪花膏作坊、蒸馏作坊、打铁作坊和炊饼作坊。

在格物班的帮助下,伊皂作坊新增加了香皂的制作。

格物班在研制各种香精的过程中,研究的衍生品“磨”有了长足的发展。

研究出了一种新的研磨技术,通过改变两片磨中间的花纹,研磨出的颗粒更加细腻。

有学生突发奇想,将猪胰子研磨后再皂化,形成的伊皂更加细腻好用,再将各种香精添加进去后,香皂诞生了。

香皂如今有逐步取代伊皂的趋势,售价是伊皂的两倍,达到了2两银子,给济宁郡王府的价格也达到了六百文。

只是至正三年下半年,就给李惠军赚了三十万两银子,要不是因为花瓣少,香皂的产能受限,赚的更多。

雪花膏利润高,一瓶雪花膏卖到十两银子。

但雪花膏的产量太低了,主要受限于香精和河泥的产量太低。

李惠军控制区的塘泥已经被采光了,现在需要偷偷到大运河中开采。

蒸馏作坊主要是蒸馏高浓度白酒,蒸馏作坊产出来的酒,酒体透明,味道辛辣,还上头。

因酒水受朝廷管制,购买普通酒水很困难,蒸馏作坊一年多的时间,才存下了五百坛酒精。

打铁作坊在易小铁的研究下,发明出了手拉鼓风机,提高了炉膛温度。

各乡里正都积极的购买农具等各种普通铁器,运到阳沟子山交给打铁作坊,打铁作坊对铁器进行重新炼化,提高铁的质量,增加铁的的韧度和耐磨度。

送来一把锄头,打铁作坊会还回一把锄头去,只不过还回去的锄头,重量只有之前的一半,但更加锋利耐磨。

至于剩下的一半,作坊的管事回答说都被炼化了,木了。

农具质量提高了,让大家很满意,也不在乎消失的那一半了。

农具质量提高,尤其是犁更加锋利,耕地的深度增加,小麦长的更好,生产效率较之前更高,提高了每亩的粮食产量。

这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最有利的佐证。

炊饼作坊是啥?就是馒头铺,为啥建立一个馒头铺?因为阳沟子山生产的馒头又软又白。

李惠军让人将发酵的技术进行了改良,通过实验,将发酵的时间等进行记录,找出最佳发酵时间,面粉充分发酵后,蒸出来的馒头更蓬松。

要让馒头发白,必须用硫磺熏,在后世属于断子绝孙的事情,现在大家反而更喜欢白馒头。

硫磺、铁、牛筋牛角等的储存也有了一定规模。

唯一遗憾的是制弓匠人一直没找到,只能先储存物资,等找到匠人再说。

但制弓技术一直在格物班研究着,尤其是弩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积累。

等冶铁技术再进一步,弩的勾连机关更加稳固可靠后,弩就能大量进入制造阶段了。

为了解决标准化生产的问题,李惠军按照秦始皇制定度量衡的方法,进行了改革,在自己的控制区内摒弃了十六进制,改成十进制。

自己双臂之间的距离被定为1米,和后世差不多,毕竟自己年龄小,臂展没有那么长。

将自己一把抓起来的铁屑定为一斤,制定了标准量器存在格物班。

格物班根据米和斤的标准又制定了更小的单位,米之下是分米、厘米和毫米,斤之下是两、钱。阳沟子山彻底的放弃了“斗旦”等计量单位。

度量衡的改革,推动了阳沟子山的科技进步。

小说《穿越元末当皇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