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穿越元末当皇帝

小说《穿越元末当皇帝》是知名作者“骑驴”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李惠军李泽芳展开。全文精彩片段:王大锤有点羡慕陆宝,碰到个如此大方的主人,也是陆宝的福气“能有如此财力的,寨子乡也就两户人家,一个是李茂山李员外家,一个是赵里正家,你家主人是不是这两家之一?”“是,也不是,等出征归来,我再引荐我家主人和王大哥认识,现在真不能说还请王大哥找几个人,教给我们射箭的技巧日后定有厚报”王大锤也没再推脱,他也想结交陆宝和他身后的人“陆老弟这么说了,那我也不矫情了,我手下好几个人都是老军户,之前在...

第41章 免费试读


至正三年正月十三,李惠军生辰,众人再次聚集议事厅庆祝。

小翠进来小声跟李惠军说:“格物班所有学生在外求见,说格物班全体学生向老师敬献贺礼”

这帮学生又没有钱,他们凑什么热闹?

但学生们来都来了,也不能赶走,李惠军吩咐小翠,将格物班学生带进来。

五个学生以班长周正为首,周正手上托着一个托盘,托盘上盖着红色绸布。

周正行礼后大声说:“格物班全体学生恭祝先生生辰吉祥,特献上贺礼,请先生笑纳”

李惠军哈哈笑着走到周正身前,揭开了红绸,突然笑脸散去,脸色凝重。

托盘中是一张弓,跟现在常用的制式弓箭差不多,只是在弓箭中间增加了一个婴儿手臂粗的木杆。

杆的尾部,超过弓弦的部位又增加一根杆,李惠军一看就明白,这是利用杠杆原理上弦。

只是勾连装置不好,估计弓弦的运动行程很短,射出箭的距离不远,有点类似弩了。

李惠军估计射程可能比弩要远一些,并且适合重箭,穿甲的效果比弩好很多。

李惠军拿着改良的弓箭掂量了一下,重量倒是合适。

带着众人来到院子里,周正现场教了王大锤改良弓的使用方法,王大锤轻松的就拉开了弓射了出去,射在墙上,入墙三分。

王大锤说了自己使用后的感觉:“比较省力,只用平时的三分力就可以拉开这个两旦弓,但准头不行,中间的木杆子影响我瞄准了,总体感觉有劲使不上,我还是喜欢之前的弓”。

周正向王大锤作揖说:“副大队长,我们之前做过实验,弓箭中队力量最强的人,用两旦常规的弓,最多射出二十支箭,起码休息两天后才能恢复。

采用改良弓后,同样的人,射出了八十多支,并且休息两个时辰后,又可以继续。

俺们格物班给这个弓的定义就是普通装备,并不适合射箭高手使用。”

周正连使用方向都考虑到了。

“不过我们手中现成的弓不多,也没有牛筋牛角等物,也没有制作弓的技术,只能改造,所以几乎没有产量”。

如今的牛筋牛角都是战略物资,民间禁止买卖,有钱都没地方买。

民间也没有制作弓的匠人,这是个麻烦事情。

“牛筋牛角等物让李四丁去买,蒙人喜欢吃牛羊,杀牛的人总能想着法子弄出点来,哪怕多花点钱,总能找到。

制弓匠人都在军队作坊,不好弄”

李惠军转头对李四丁说:“四丁,让商队外出的时候,适当的寻找一些制作弓的匠人请到山上来。”

李四丁应诺。

格物班的成长速度惊人,好处已经显现出来,李惠军决定增加格物班的人数:

“周正,你找李副山长,从学生中,挑选一部分格物方面有天分的,充实格物班的力量。

我再详细编纂一部分格物的教材,大家一起钻研一下。

以后优先满足护山大队提出的研制、改良需求,赵村长那里有需求,你们也要尽量满足。

所需银钱直接找小翠要,不必在乎花钱”

李惠军吩咐完毕,带着众人重新落座。

李茂山坐下后,对着李惠军说:

“大娃,你十二岁了,到了定亲的年龄了,我和你母亲商量着给你相看一门亲事”

李茂山还没说完,李惠军就接上了话:

“爹,阳沟子山有规定,成亲年龄最小要到18岁,我自己制定的规矩,我自己要遵守吧,要不村里的人谁还服我?成亲的事情暂时不着急”

李惠军直接堵住了老爹的嘴,这个时代讲究一口吐沫一个钉,诚信为本。

经过李惠军的劝说,李父李母没再继续纠结成亲的事情。

李惠军倒是没奢望像后世一样谈个恋爱,但也不能面都没见过就结婚。

况且李惠军都规划好了,等他十八岁的时候,几乎处于动乱时代了,结婚首选的对象是山东境内大家族的人。

要多绑几个人上自己的战车,一个家族的力量太小了。

其实李惠军最想结亲的对象不是别人,正是是济宁路孔家。

孔家在元朝并没有得到很特殊的优待,只剩下一块衍圣公的牌子了,其他特权一律没有,并且禁止孔姓人当官。

孔家的情况也就比寻常富户强一点,还不如李惠军家的土地多。

但孔家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很高,圣人之后,读书人依然顶礼膜拜。

倒是可以提前安排人去孔家打听一下情况,看看衍圣公有没有适龄的女子,为以后做好准备。

当然,也不止孔家,其他家族有合适的也可以考虑,第一标准就是家族要有钱,在当地有名望。

至于长相什么的无所谓,去他NND,都活不下去了,还在乎长相?无盐老母一样的,李惠军也得忍着。

这事还是要安排李四丁来办。

第二天,李惠军带着爹娘和管理层参了村里的作坊。

走进伊皂作坊后,众妇人向李父李母行礼问安。

作为女人,李母对化妆品那是兴致高昂,和作坊管事李槐花进行了深入交流。

突然,李惠军听到李槐花说:自从进了作坊,作坊内所有人的手和脸再也没有生出冻疮。

两人在探讨是不是伊皂有药用的价值。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惠军想起来在后世哪本书上看到过,东北人冬天出门的时候,为了防止冻伤,都会在手和脸上涂蜡或者涂油。

伊皂也是油啊,并且伊皂中含的油脂是皂化过的,效果肯定比一般的油脂要好一些。

李惠军站在作坊内不动,仔细的思考着。

突然他想起第一次做伊皂的时候,用碱水泡过的猪胰子上面生成的那一层油,无色无味,油性特别好。

想起后世的雪花膏,这一层油能不能制成雪花膏?

李惠军让人去喊周正过来,跟周正说了一下自己的想法。

他俩的对话被王伯元听到了,王伯元说:

“总参赞,属下以前在元军中呆过,元军冬天的时候,确实往脸上涂油,还是军官和贵族才能涂,具体什么原因他们也不清楚,好像元军的贵人真的很少生冻疮”。

“周正,再给你个任务,你们格物班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制成一种类似面糊糊的东西,就用碱水泡出来的油试一下。

具体怎么泡油,你去问槐花,那油脂比较稀,想法子让他粘稠点,能在手上或者脸上挂住。

弓箭的改良可以暂停,等有铁匠和弓箭匠人来了后再继续,你们的经验太少”

交代完就让周正去忙活了。

小说《穿越元末当皇帝》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