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节选

贞观初年。

当今圣人李世民以铁血手段镇压了玄武门之变带来的各种动乱后。

大唐这个浑身暗藏着朝阳生机的机器再次颓废的运转了起来。

社会秩序井然有序的开始了运营。

然,作为发动玄武门兵变的当事人李世民却心中充满烦躁不安。

因为他发现无论自己怎篡改史书,好像都堵不住这大唐百姓和官员的悠悠众口。

杀凶夺位,残害手足兄弟,父子相悖而离,违背礼法,皇位来源不正。

各种暗地来传来的骂名和乱七八糟的琐事都压的李世民喘不上气来。

李世民感觉到这些罪名仿佛自己要背负一辈子下去,直到死去。

就仿佛自己一直憋屈的住在了东宫一般。

东宫。

又是民间那些读书人私自妄议自己的消息惊扰了李世民。

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先是一字一行的看完手上的奏折后。

然后面带怒火还有些许狰狞的踢开屁股下的椅子站立了起来,一把将手中的奏折摔了出去,大声的问着面前跪拜着的官员:

“你们都干什么吃的,朕要你们到底有何用!”

愤怒的咆哮声传遍了整个大殿内。

“臣等知罪,望陛下降罪。”跪拜在地的众人瑟瑟发抖,表情惶恐的说道。

大概了解唐史的人会发现,这些请求降罪的官员们不是别人。

正是之前跟随着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心腹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

还有之前太子李建成麾下的谋臣。

如今的尚书左丞。

魏征。

“降罪!降罪!你们就知道拿这个来要挟朕!”

“除了这个,你们就不会说点其他的了吗?!”

“都起来吧,你们可都别忘了,这抹不掉、洗不脱的骂名不仅仅是朕一个人背负着,你们一个个的也休想逃脱半点干系!”

李世民迈着步伐,大步走下了台阶,。

微平复了心中的怒火,眼神充满冷漠的盯着一干大臣们说道。

大臣们呼的松出一口气,纷纷起身躬身站在两侧,都不说话。

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没有一个人敢率先发言。

“长孙无忌,快劝劝陛下,你可是陛下的郎舅。”

右侧一旁的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眼睛古怪的转动了一圈。

又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对面低着头的当朝吏部尚书,齐国公,长孙无忌。

“狗鼠辈,房玄龄,你自己怎么不上。”

左脸上带着一道红印的长孙无忌看到房玄龄抛过来的眼神,狠狠地朝对方瞪了一眼。

然后装作什么没收到一样,若无其事的注视着手中刚刚捡起来的奏折。

是的。

他才不傻。

这关头谁上谁挨骂。

这问题压根无解啊。

长孙无忌此刻心里感觉冤枉极了。

奏折明明是房玄龄上书给李世民的,和自己没有一点关系。

可为啥刚刚那么多人都跪在地上,这奏折偏偏就摔到了他的脸上。

打人不打脸,不知道吗?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感到一阵莫名的心塞,圣人的心思越来越难揣测了。

果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陛下,臣以为百姓流言四起,恐引起民变,当务之急,唯有陛下亲自下达旨意,安抚我大唐的百姓。”

魏征率打破了僵局,朗朗直声说道。

话音刚落,旁边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眼神充满惊骇的看着魏征。

这魏玄成,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啊。

魏征却无视一切朝向自己的目光,仍然目光灼灼的对视着面前的李世民。

李世民双眼一眯,再次向前走了一小步,拉近了与魏征的距离,眼中爆发出奇特的光芒,平静的说道:

“魏玄成,你的意思是想让朕下罪己诏吗?””

魏征表情波澜不惊,没有说话,却没有半点退缩的意思,仍然注视着李世民。

“你的意思是朕错了吗?””

李世民仿佛早已预料到魏征的反应,用手指指着魏征,手指头使劲过度攥成了花白色,再次大声的发问:

“臣不敢。”

魏征稍微躬下身躯,低声说道。

“还有你魏玄成不敢做的事吗!”

“滚!”

“你给朕滚出去!”

李世民压住心底的怒火和杀意,指着门口的方向,发出雷霆般的怒声对着魏征喊道。

“臣……告退。”

魏征呆了呆,嘴角带了一丝苦涩,作揖离开了大殿。

“陛下息怒,此举定是以五姓七望为首的世家大族兴风作浪。”

一直沉默着的杜如晦思突然上前说道。

“呵,朕又岂会不知,他们无非是在欺负我大唐百姓目不识丁,从而利用读书人来散布谣言,最后想让朕低头服软,事事依赖他们。”

重新坐回椅子上的李世民低着头自嘲的发出了笑声,猛地一拳锤在了桌面上。

许久后才抬起头语气沉重的说道。

然而在李世民的抬头的那一瞬间,眼中却充满了杀机。

完全不同于刚刚对魏征的那股杀意。

对于魏征,李世民只是偶尔被被田舍郎气到无意中产生了些许杀意,冷静片刻会便会过去。

而对这些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李世民是真的动了诛杀他们的想法。

因为他们的每一次举动都让李世民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个受人摆布的傀儡皇帝,充满了失败感。

李世民时时刻刻都恨不得食其肉,剥其皮。

甚至有时候做梦都想把他们一次性斩草除根。

但是李世民心里清楚得很,他不能这样做。

否则,好不容易统一的天下必定会再次陷入纷乱,群雄割据的局面。

他只能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发展巩固现在的局势,

想到这里,一股股挫败感涌入李世民的心头,摆了摆手,低落的说道:

“回去都好好想想吧,总得想个法子出来吧,难不成朕真的像那魏征说的那样去认错道歉。”

“臣等遵旨。”

底下众人纷纷躬身作揖,看了眼椅子上垂头丧气的李世民后,默默的退出了大殿。

“唉,朕何时才能让这大唐变成真正的盛世啊。”

空旷的大殿内只剩下了李世民一人独自的叹息声。

“陛下莫要烦躁,还有臣妾在呢。”

此时一个身着华丽端庄服饰的美貌女子手中端着一个碗走入大殿,来到了李世民的身旁静静站立着。

“观音婢,你来了。”

“不是朕想徒增烦恼,实在是那些站在背后的世家大族欺人太甚了。

还有那田舍郎魏征不帮朕也算了,还来气朕。”

李世民抬头看了眼来人是自己的皇后。

随即又摇了摇了摇头,无力的瘫坐在龙椅上闭目说道。

不错,眼前站在李世民的佳丽女子不是他人。

正是大唐贞观年间以贤惠著称的大唐皇后,长孙无垢,长孙皇后。

“陛下又不是头一次了解魏征的品性,又何须为他大动肝火。”

长孙皇后放下手中的碗,轻轻的走到李世民的身后,一边用纤纤玉手给李世民揉着脑袋的两侧,一边细声细语道。

“朕当然知道那田舍郎的为人了。”

“要不然,哼,早在之前朕就要了他的脑袋。”

李世民享受着长孙皇后手指传来的舒服感,感觉心情好了许多,慢慢的睁开眼睛没好气的说道。

“呵呵,陛下想开了就好,臣妾亲自给您熬了您最喜欢的银耳粥,特意送来解乏。”

长孙皇后莞尔一笑,展露出惊艳世人的笑容,给冷冰冰的大殿增添了一些色彩。

随后停止了手中的动作,把桌子上的碗端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哈哈…观音婢有心了。”

李世民听闻哈哈大笑了一声,眉目间之前的颓废瞬间全无。

大口大口的喝着碗中的银耳粥,一只手紧紧的也握住了长孙皇后的玉手。

“陛下慢点喝,不够了还有。”

长孙皇后看着李世民狼吞虎咽的样子,如同小孩子一般,拿出手帕递给了李世民,捂着嘴也发出了悦耳的笑声。

“不喝了,喝多了也撑的晃。”

李世民放下碗咂吧了下嘴后,用手帕简单的察了下嘴巴残留的痕迹,摇头说道。

长孙皇后收拾好李世民放下的碗勺,柔声的问着:

“那臣妾陪陛下去御花园消消食?”

“不了,朕打算出宫走走。”

李世民看了眼殿外的天色后,拒绝道。

“需要臣妾安排吗?”

“朕让李君羡陪同着就行。”

李世民再次摇头道。

“那臣妾就先回立政殿了。”

“嗯。”

长孙皇后对着李世民行礼作揖后,便迈着徐徐玉步退出了大殿。

…………

半个时辰后。

李世民换了一身便服和身旁同样是百姓服装的青年男子走出了皇宫。

一同陪同李世民出宫的青年男子正是执掌左武卫将军的李君羡。

“君羡,朕问你,你说朕的大唐和杨广的隋朝有何区别。”

李世民走在长安街头,看着来来往往的百姓们,对着身后的李君羡问道。

“这……陛下乃明君,杨广是暴君,自然不能与陛下相比较。”

一直提防着李世民安全的李君羡愣了一下,停止了脚下的步伐,挠了挠头说道。

“哈哈………明君?”

“明君哪有那么好当的。”

“你这小子,什么时候也会拍马屁了。”

李世民大笑着轻轻踢了李君羡屁股一脚后,继续往前方。

“啊?”

李君羡用手揉了揉屁股,心里一阵奇怪。脑袋也泛出大大的疑惑。

怎么会是拍马屁呢?

要拍也应该是拍龙屁啊。

想不明白这一切的李君羡看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又急忙赶着步伐追了上去。

陛下今日突然要微服出宫,可千万不能出了岔子。

要不然自己一百个脑袋都不够坎的。

虽然偷偷安排十几个暗卫在附近跟随着,可李君羡一点都不敢马虎,仍然不停的用双眼观察着四周,生怕突然出现一些宵小之徒冒犯了圣驾。

“哦?那有个算命的?”

正在闲逛着的李世民突然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