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

精选一篇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杨建设杨家广,现代言情小说《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送给各位书友,在网上的热度非常高,小说里的主要人物有杨建设,无错版非常值得期待。小说作者是干钩,这个大大更新速度还不错,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目前已写2075170字,小说最新章节540.千禧年的小杨家(终),小说状态连载中,喜欢连载中小说的书虫们快入啦~

一、作品简介

《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小说是网络作者干钩的倾心力作,主角是杨建设。主要讲述了:杨建设知道这种手机功能少,昨天工人里都是中年人用这种,年轻人都是用他手中这种大屏幕手机于是他把手机还给沙伟,沙伟随意摆手:“建设哥你干啥呢,都说了送你的,你没手机不方便,先用我的吧,我回头再淘一台”他在手机按键上捣鼓一下子打出电话,接通后问道:“薛老板,今天有没有什么好活呀?”手机里传出薛永贵的声音:“这都几点了你还想要好活?现在活都没有,更别说好活!”“再说你们大神什么时候这么勤快了?昨天不...

二、书友评论

追评一下,本来觉得写写日常还可以,但是越看到后面就越发现日常文太多了,跟记流水账似的。不否认,书是好书,内容也还可以。就像第一个热评说的,都是跳着看。有些地方实在是有点水,好像作者为了把故事描写的更加缜密,细节更加丰富,结果反而因为过于啰嗦起到了反作用,比如今天更新的六章,就是说他带伊飞航他的妈妈去找他照相的事,六章看完,结果才写到去相馆请人,还特意大篇幅写相馆老板介绍各种相机历史,有必要吗?另外还有个细节,剧情中的一次性角色,对剧情没发展的,就没必要过多的去给人家加戏了,比如这个送他们去的司机,都非要扯上几句。这不是纯纯浪费字数吗,说好听点就是罗里吧嗦,说难听点就是在磨洋工水字数,搁在别的小说里,六章都够主角照个相再走个来回了。 希望作者能看到吧。

老实讲家里长短倒是没什么 但是男频作者写女主总是不得劲 而且他不是这个年代的人为什么要找这个年代的女主 太奇怪了

怎么好端端的突然要割了?这是我在番茄看过的最好的书,没有之一!

作品评分有点儿低了,应该在九分以上[赞]

很有生活气息,不错,作者加油[赞][赞][赞]

多上章了你,没进入主题

三、章节推荐

465.封建迷信案

466.还死者公道、抓凶手伏法

467.便是人间好时节

468.案中隐情

469.技术建设

四、作品阅读


他们没有能量、没有办法去改变政府的政策,只能用一些看似荒唐的手段去对抗。

这是他们唯一的倔强。

杨建设理解他们的焦虑和担忧,便温和的说:“大伯、发叔,用不着这样,你们放心好了,我有法子说服领导们保留咱们小杨家生产队这个集体。”

有人立马满怀希望的问他:“什么法子?”

杨建设故作神秘的指了指天空:“天机不可泄露。”

其实我也不知道。

但这很正常。

天机要是让我知道了,那还能叫天机吗?

最终杨建设还是劝说几个老人改了想法,自己还不是党员,哪里能当支书呢?

不过杨家广也有办法,他让杨建设先干着队长:“昨晚上我跟几个大辈的还有社员代表开了个会,大家决定了,你来当队长。”

以前杨家兴是队长、支书两个职务一肩挑,所以队里现在也没有队长。

这次杨建设就没有拒绝,人多口杂的也不好拒绝。

后面过来的人越来越多,昨天去吊唁过杨家兴的杨大柱和杨成才也来了。

因为两人上岸第一时间就回来吊唁杨家兴并且展露出了足够的真情实意,社员们又接受了他们。

队里人对他们两人在外的工作挺好奇,于是话题便转到了两人身上。

杨成才给大家伙发烟。

一盒泰山香烟。

这让杨建峰忍不住咋舌:“好家伙,泰山牌的过滤嘴香烟,这可是干部烟。”

泰山牌一直是鲁省名气极响的卷烟牌子,它在1978年推出了过滤嘴香烟,价格高,是干部吸的烟。

看到杨成才的泰山烟,杨大兵就把自己的丰收牌香烟给收了起来。

这烟是一块二一盒,而这已经是涨过的价格,80年之前卖五毛五。

杨家广拿了一根,笑道:“这烟去年林家坳队里的门市部卖过,没人买,最后都发霉了。”

“太贵。”

杨大宝问道:“有多贵?”

杨家广说道:“是两元钱。”

杨大宝咋舌:“这么贵?赶上一斤猪肉了呀!现在猪肉才要一块九毛钱。”

杨建设也咋舌:“不是一块二一盒吗?我前些日子还在县城里问过。”

“你说的是供销社价格,我大哥说的猪肉价那是国营市场的凭肉票价格,实际上黑市上现在一斤猪肉得三块了。”杨成才淡然的说。

杨小兵好奇的问:“成才哥,那你们现在给人家当工,一个月多少钱?七十多元吗?”

杨成才咧嘴一笑:“去年是这价,今年下半年刚给我俩涨工资,是九十元。”

众人纷纷惊呼:“好家伙,九十元!”

“快赶上八级工了?”

杨大柱得意的说:“我们还是少的,船上船长、二副他们一个月都能分五六百起步呢,今年说不准能出万元户!”

“他们工钱这么高?”社员们再度惊呼。

大冷的天,从众人嘴里喷出的白汽是一道接一道,跟院子里插了好几个烟囱似的。

杨成才解释说:“他们拿的不是工钱,人家是劳动联合体,一起掏钱买的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听到这里,会计杨学文陡然问道:“这不还是大集体制度吗?”

杨成才愣了愣,哼哼嗤嗤的说:“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他没法解释,便改了话题:“南粤的鹏城你们知道吧?他们那里跟咱琴岛一样,以前都是小渔村,现在发展起来了,发展的可好了。”

“那里有个渔民新村,他们全村社员的平均月收入能达到430元!”

好几个人立马站起来:“瞎说!”

小说《我在1984有个黄金渔场》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