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被女儿拔氧气管,重回八零年代

都市小说小说被女儿拔氧气管,重回八零年代是大神“周辰”的代表作,周辰周暖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你要不要票?”票当然是好东西,可是周辰心中已经有个计划,可以从其他地方拿到更划算的票摇着头拒绝了“鲢鱼价格是一块二,草鱼一块七,鲤鱼不收”“鲫鱼嘛,我给你三块!”“呀,你这条大黑鱼还挺重,大的那条两块,其他那些只给一块九”小张师傅报出了价格一旁的周四民很疑惑,“为啥不收鲤鱼?”“这么肥,饭店里的人不喜欢吃吗?”“我见你们红烧鲤鱼还卖的挺贵”...

第44章 集体公司 阅读精彩章节


当最后一盘菜端到桌子上,李忆红便招呼老少爷们坐下来吃。

今天来了不少人,全是村里青壮年,算是来陪客人。

就连高桥岛上的大祥瑞老寿星也来了,笑呵呵地坐在了周辰旁边,默默的吃着菜。

村里人见到老寿星个个上前打招呼,讲着吉祥话,逗得老寿星哈哈大笑。

周辰自然也不例外。

听李瘸子路上闲聊,在五十年代困难时期,老寿星把自家儿子的抚恤粮全都拿出来,给了村里的小孩吃。

那困难的三年才没饿死一个小孩,如今村里的青壮年都承了他的救命之恩。

而李队长也亲自陪着周辰坐一桌,拿起酒碗便吨吨倒酒,二话不说就先干了一碗。

弄的周辰只能硬着头皮陪了一碗。

这是公社里卖的散酒,一碗下去,只把人呛得面红耳赤。

“喝着,咱渔家没有好吃的,但是鱼和海鲜管够,能下酒。”

李忆红拿起碗酒便劝,喝的周辰是面红脖子粗。

“这还不算好啊?”周辰大着舌头,指着桌面上的海鲜。

“我就在隔壁翁州市,那里不靠着海,就这一顿,没有几百块下不来!”

李队长摆了摆手,“说笑了,这点东西算什么?”

“往年我们一次鱼汛,整个生产队全社员上场,耗了三个月也不过千来块,分给每个人也不过十来块。”

“全生产队一年到头,每家每户也就三四十。”

李忆红有意无意地和周辰算着生产队的账,似乎意有所指。

这个年代商品经济尚未完全发展起来。

虽然在鹏城和魔都以及羊城,三个地方大部分东西已经可以自由买卖,但在广大农村限制仍然没有完全打开。

最明显的,如今在城市可以买卖商品粮,并且部分县城已经开始商品房买卖。

然而就在周辰所在的县城里,连粮食的买卖也并未完全开放,有票难买平价粮,没有票只能买非常高昂的议价粮。

由此还诞生了不少地方的小黑市。

而高桥岛显然还留在七十年代,他们的生产都是卖给集体。

在公社即将取消的当下,他们依旧找不到未来维持集体生活继续下去的道路。

周辰大概明白李队长的意思,然而他一个外来人毕竟不好开口。

只能吃菜回避。

李忆红见状也不强求,转而谈起今天捉到的那五个人。

其中受伤的那个已跟着村支书李忆东送到了码头诊所,其他四个人在周辰的建议下绑回了高桥岛。

李队长有意卖周辰人情,所以也不怕对方的身份背景,连人带船都带了回来。

说是听周辰最后决定。

双方都是成年人,这个人情周辰自然认下。

在脑海中斟酌片刻,周辰开口道:“李队长,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想给村里的老少爷们找条路子。”

“可是,我那边的路子是国营饭店,人家吃不吃得下另说,还是翁州市县里的,那鱼过去一趟都得死了。”

“死鱼不值钱,几分钱就能卖好几斤。”

“我拿着几百斤的鱼回去,到时候就赚个几块钱,那也不值当啊!”

事实也确实如此。

以高桥岛的情况,外岛出海一趟也要一个白天,打到的鱼想活着送给岸上也要一两个小时。

卖死鱼还不如卖鱼干值钱。

而周辰之所以想海钓,目的就在于弄少量的珍贵渔获,之后再通过汽车转运回到市里。

要知道在国营饭店中,海鱼的价格普遍高于内河鱼。

只要他把鱼放在海水中,活着弄回去,弄一百斤就差不多能赚五六百块。

可是换成整个岛来干,每人就弄十斤也有数千斤,县级的国营饭店可吃不下。

听到周辰有理有据的分析情况,李队长满面愁容。

村里一直嚷嚷着要分家分干,公社里和县里领导也来给他压力。

搞得他以一人之力坚持集体生活,里外不是人,一度心疲力尽。

对于面前这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老战士,周辰也感觉到十分惋惜。

只有经历后面那些所谓人民企业家的疯狂,人们才会知道这个年代究竟有多难得。

然而现在全国各个大小地方都喊着改革,都想着脱去旧的枷锁,甚至盲目的要丢去优秀的传承。

有谁还坚定的认为集体主义的优越必然会遭受口诛笔伐。

“只要有路子,我们不怕累,也不怕苦!”李忆红低着头说出这句话,随后又是一碗酒下肚。

“可是,我们没有路子。”

渔家人酒量好。

他们常年从事艰难的体力劳动,又要下水,每到冬天骨头必痛。

只有酒才能缓解。

周辰忍不住按住他喝酒的手,从怀里掏出洋烟递过去。

“李队长,不是没办法,你先让我想想!”

上辈子的他也曾做过带头大哥,自然懂得李队长的难处。

说实话,这样一个充满着悲情色彩的英雄式人物,人格魅力极其强大,他的内心也极为敬佩。

能帮自然也想帮。

李忆红眼中燃起希望,也不再执着的喝闷酒,也没有动递过来的香烟,是静静的等待着。

“李队长,你想要高桥岛不分家,那就要证明集体干活就是比单独干活强!”

周辰抽着香烟,为李忆红分析着面前的情况。

根据他的了解,高桥岛确实算得上民风淳朴。

在办人民公社的时候,其他地方吃大锅饭吃个一两年差不多就能把村子吃垮,随后各家各户都只能喝稀的。

并且劳动积极性会极大的挫伤。

然而高桥岛作为外岛,村里的老少爷们一起出海,结成船队捕鱼。

天然就适合集体干活。

所以大锅饭足足吃了十几年,劳动积极性居然还一样的高,比起自己那个小村子不知强到哪里去。

“那只要比以前过得好就行了!”

“而用集体生产的方式,能提高生产率,又能改善生活的,也只剩下集体企业了。”

周辰忍不住想起那个被称之为传奇的华西村,他有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为什么不在八十年代搞一个集体公司呢?

就凭这个小岛每年数万斤鱼获,他不信搞不起来。

小说《被女儿拔氧气管,重回八零年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