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节选


第1章 杨庄新貌
春日的晨光,暖洋洋的照在杨庄村。
杨庄虽然是祁连山下的一个小村庄,却和其他西北的村庄大不一样。
统一规划的房屋整整齐齐,白墙青瓦,就像乡间别墅一样...
干净整洁的畜牧养殖场里,大黄牛在悠闲的吃草,小羊羔在圈舍里撒欢...
平整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村里到处是郁郁葱葱的银杏和梧桐,鸟语花香,比城里的公园还漂亮...
大大的文化广场上传来了音乐声,一群妇女穿着时髦的运动服,跳着欢快的广场舞。
男人们则在各种健身器材上锻炼着身体。
孩子们也在广场上无忧无虑的嬉戏玩闹...
一辆中巴车沿着村口宽阔的柏油马路开了进来,停在文化广场上。
车里就下来了一群人,手里拿着照相机和话筒什么的...
“又有记者来参访我们杨庄村了!”
“看车牌是省城的,肯定是重要的大记者!”
“没错,他们拿的照相机都比别人的高级...”
杨庄的孩子们围了过来,叽叽喳喳的议论着。
他们似乎早就见惯了记者的采访,居然能认出车牌号码的归属地,还有记者手里的照相机。
“哇...这里太漂亮了!这哪里是乡村?简直就是公园!”
拿着话筒的女记者,环视四周,赞叹着杨庄村的美景。
“这里不仅漂亮,空气还十分清新!”
“这些都不算什么,关键这村里老乡的生活状态,实在是太惬意了,我只是看着他们,心情就完全放松了!”
“是啊,我们这些被囚禁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的人,真是羡慕这些老乡的生活啊!”
几个摄影师和工作人员,也看着杨庄村的美景感叹。
“你们是省里来的记者吧?”
一位村民过来,给记者打招呼。
“是的,大叔,我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听说你们杨庄村的书记杨伟民荣获'全国最美公务员'称号,我们专程过来参访他!”
女记者笑着问道:“杨书记今天在吗?”
“杨大叔在呢,就在那边的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我们带你去!“
几个孩子抢着回答,就自告奋勇的在前面带路。
显然,他们已经给很多记者带过路了。
众人来到了杨庄村委会的办公室,孩子们就推门进去叫道:“杨大叔,又有人来参访你了,这回可是省里的大记者!”
记者们走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就见迎面的一整堵墙面上,都是金光闪闪的奖牌...
“文明生态村”,“优秀基层党支部“,“专业旅游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一块块奖牌,述说着杨庄村的成绩和辉煌。
一个高大魁梧的中年男子,坐在窗边的办公桌后面。
他约莫四十岁出头,皮肤黝黑,理着寸头,显得沉稳,干练。
不过,他的眼睛似乎不大好,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看桌子上的文件。
他听见孩子们的叫喊声,这才放下了放大镜,站起身看着来人。
“这位就是我们杨庄村的杨伟民书记。”
跟着来的那位村民,给记者们介绍那位魁梧的中年男子。
“杨书记,您好,我们是省电视台的记者,专程来采访您的,没有打扰到您工作吧?”
女记者客气的笑道,伸出了手。
“欢迎,欢迎!”
杨伟民热情的握住了女记者的手笑道:“我只是个普普通通的村支书,干的也是普普通通的最基层的工作,却让你们大老远的来采访,实在是不敢当啊!”
“您的工作虽然普普通通,可成绩却是不同凡响啊!”
女记者叹道:“您当了十多年的村支书,把杨庄村建设成了新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典范,实在是难能可贵!”
“是啊,我们看过您的材料,说杨庄村以前又脏又乱又穷,是您用十六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把这里建设成了全国文明乡村!”
“杨庄村以前贫困发生率44%,是您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了一万八,比我们城里人的收入还高呢!”
“他们都说你们杨庄人是住在乡下的城里人,我们本来还不以为然,可今天来到这里实地一看,我们才心服口服,都觉得您太了不起了!”
其他记者也纷纷说道。
“杨庄村的这些成绩,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还有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我们杨庄村的乡亲们共同努力,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啊!”杨伟民笑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杨庄村,要是没有杨书记...啧啧啧,现在恐怕还是全黄川镇最脏最乱最穷的村子呢!”
那位跟着来的村民叹道:“杨书记为了我们大家的事情操碎了心,自己的青光眼病却一拖再拖,耽误了治疗时机,几乎失明了...”
“这...”
记者们其实刚进门就看到了杨伟民的眼睛有病,却没有好意思问。
“杨书记的眼睛...到底怎么回事?”
女记者皱起了眉头问道。
“唉...还不是累的!”
那位村民又叹道:“这些年,杨书记为了村上的事情没日没夜的忙,老说眼睛干得很,却一直拖着没有去看大夫,就错过了治疗时机...他现在只有一只眼睛勉强能看东西,另一只眼睛,只有一点点光感,完全看不清...”
“这...”
大家都黯然沉默。
眼睛可是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没想到,杨书记居然因为忙于工作而耽误了眼病,几乎失明...
现在杨庄村美了,乡亲们也都富了,可杨书记的眼睛,却再也治不好了...
“没事,我虽然眼睛看不清楚了,可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亮堂着呢!”杨伟民却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杨书记,我听说您当年可是身价百万的大老板,经营着一家规模不小的磷肥厂,可您却在磷肥厂效益最好的时候,卖掉了厂子回到村里当了个芝麻大的村支书,这一干就是十六年...”
女记者感叹道:“您这是图什么呢?”
“图什么...”
杨伟民的思绪,顿时又回到了从前。
他从小是杨庄村的能人,强人。
虽然高考落榜,杨伟民却通过考试,被招聘到了乡计生站当了计生专干。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时候,杨伟民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毅然辞职下海经商,贷款在黄川镇工业园区投建了一家磷肥厂。
杨伟民脑子灵活,又吃苦耐劳,凭着国家的好政策,不断扩大工厂规模,几年下来就发了财,身价百万,成了黄川镇家喻户晓的大老板。
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就离开了杨庄村,住在磷肥厂里。
不料,2005年春天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杨伟民的生命轨迹,让他毅然放弃了年效益几十万的磷肥厂,回到了杨庄村当了村支书...
这一干,就是十六年!
而杨庄村,十六年来在杨伟民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一个“脏乱差穷” 的西北乡村,变成了脱贫致富、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