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我,大明皇长孙,开局差点被活埋

朱元璋朱雄英是《我,大明皇长孙,开局差点被活埋》中的主要人物,在这个故事中“奔跑的蜗牛”充分发挥想象,将每一个人物描绘的都很成功,而且故事精彩有创意,以下是内容概括:吕本伸手把地上的乌纱帽捡起来拍了拍,闻言扯了小嘴角“管?随便吧,我是不掺和了”说完,吕本整个人都好似老了几分,满面萧然,一瘸一拐地往宫外走去吕府有一人已上门等候多时只见他身着大明衣冠,却生着一双蓝瞳,面容也更加深邃,即便说着与汉人无二的汉语,仍能一眼看出,这人是色目人吕本甫一回府,此人便迎了过去“吕大人,今日之事可还顺利?我家老爷想好了,倘若朝廷下令发卖了福生珠宝,我家老爷会高价买下...

第37章 热门章节免费阅读


或者说,他们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炮灰。

辅兵们演练的情况变得比骑兵残酷许多。

他们身上背负着各式各样的装备,四周不停有箭矢射向他们,当然,是去了箭头的。

这些辅兵手上拿着盾牌,没有盾牌就用身体,用血肉之躯护着要运送的装备到骑兵那里。

见到这一幕,朱雄英眉头渐渐皱起,眼里甚至还带着一丝不忍。

朱元璋敏锐地察觉到身边人的变化。

“大孙,你可有什么想法?”

“皇爷爷,我觉得他们好奇怪。”

“是吗?仔细说说。”

“他们、他们是在送死吗?”

在真实的血肉战场上,死的最多的就是辅兵。

朱元璋听到这话脸上露出笑意,伸手揉了一把朱雄英的头。

“你可知这些人的身份?”

朱雄英摇摇头。

“这些人全部都是那些骑兵的家人,是他们的亲爹和亲兄弟。”

朱雄英闻言愣住了。

难怪……

那些骑兵是他们的至亲骨肉,所以他们才会将生死置之度外,拼死搏杀。

朱元璋神色怅然,声音也低了下来。

“唉,咱也没办法啊……”

“昔年起兵时,从军的那些人一个个都是拖家带口的,最后发现,这种模式下的军队战力才是最强的,不得已之下,军队中便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规矩。”

大明立国之战,就是经历了一场又一场优胜劣汰的战争。

每一种兵或形制都是经过千万次血与火的洗礼,方才百炼成钢。

因为,他们的对手是马背上夺取天下、所占疆域最大的庞然巨物——蒙元。

被异族蹂躏欺压过的民族,定然会比任何一个人都更期盼安稳与和平。

“咱现在是马上的那个人,日后,你爹会接替咱骑上马,咱就是你爹的辅兵,若是你长大了咱还能跑,咱也给你当辅兵。”

闻言,朱雄英身子一僵。

这一刻,朱雄英无比深刻地意识到,原来史书背后的每一个字都沾满了血泪这句话是真的。

“这场仗,总要有人来打,否则那些鞑子又卷土重来了。”

“但是,为何一定要打仗呢?用别的办法也可以让那些鞑子安分下来。”

“草原民族择牧场而居,那里的百姓还未开化,没有粮食只能过来抢,可以说我大明才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人,我们换个思路就好了。”

“比如说,让草原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元璋有些意外却不多。

他知道朱雄英说的确实有道理。

“茶马互市自古便有,倒也算得上是办法,但若要见效,短时间内是不可行的。”

朱雄英伸出食指摇了摇,“非也。”

“我们难道只有这一个方法吗?”

“我们完全可以拉拢一批,镇压一批,剩下的随便,反正我们在长城内,可以稳坐钓鱼台。”

朱元璋早就知道,朱雄英比一般的孩子要更加聪慧。

可即便再天资聪颖,朱雄英在他眼里还是个小娃娃,想法难免有些天真。

“那些鞑子也不是没长脑子,怎么会容忍你在那骗人,但凡有一家实力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拧成一股绳,反攻中原!”

“我们还有别的政策啊。”

“是什么?”

朱雄英学着朱元璋背起手。

“我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挑选一些罪行不重的囚犯,还有那种走投无路的流民,送他们到草原生活。”

“把我大明的百姓送去草原?”

“对,只是要给他们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名头,还要保证他们的家人能在大明境地过得好。”

小说《我,大明皇长孙,开局差点被活埋》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