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兴复大汉

小说兴复大汉,大神“扯驴子”将诸葛亮马谡作为书中的主人公。全文主要讲述了:“月英,天色还早,你再睡一会,我要去书房查阅书籍”诸葛亮目光看向桌上的锦盒,正是梦中庞德公所赠,见天色微亮,已到清晨黄月英摇头,诸葛亮痴迷国事,早已将家事抛的一干二净诸葛亮起身拿起锦盒,端起烛台走向书房找到书柜存放的北伐详图,开始查看庞德公说的非常精准,直指要害曹魏在雍凉建立了一条牢固的防线,从陇西郡、广魏郡、陈仓、武功城、长安城,其后还有武关、潼关两大名关,一条牢固补给支援于一体的防...

第19章 免费试读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

将士脱下厚厚甲胄,纷纷寻找大树避暑。

即将时至九月,气温应当凉爽一些,今日酷热实在有些反常。

“丞相,张苞、关兴、姜维三位将军求见。”

护卫走进营帐上报。

“让他们进来。”

诸葛亮脱下外衣,一身轻装,鹅毛扇此刻也效果欠佳,“左右,将营帐掀开几面。”

“诺。”

……

“拜见丞相。”

张苞、关兴、姜维三位进来拱手行礼。

张苞率先开口问道:“丞相,接下来我军如何部署。”

诸葛亮摇摆着鹅毛扇,微微一笑,道:“全军歇息半月,休整完毕我再下令接下来的部署。”

“丞相,可否直言,我早就想再度北伐。”关兴直言道。

诸葛亮微微走动,十万大军北伐,后勤补给可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解决,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笑道:“关兴将军英勇,可如今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粮草不足以支撑北伐,陛下已经下旨同意屯田养兵,等粮草充足,军械充沛,良机一到再挥师北伐。”

三人闻言,是刘禅下旨,纷纷支持屯田决策,

姜维拱手道:“丞相,骑兵营将士如何选拔。”

“让我好好思量。”

诸葛亮没有直接回复,而是来回走动,沉思。

在历史里,骑兵分很多种,如重甲骑兵、冲阵骑兵、轻骑兵、还有西凉游骑兵,都有各自优势。

轻骑兵优点长途奇袭,重甲骑兵是正面冲击,冲阵骑兵则是冲入敌军扰乱阵型,而游骑兵或许适合蜀汉。

战国时期,骑兵与步兵的战役,互有胜负,主要原因是那个年代骑兵作战,就是直接正面直冲,而步兵早已布阵,做好拒马桩,自然可以不分上下。

后面到了蒙古崛起年代,骑兵迎来变革,可以称之游骑兵,或许应该称弓骑兵。

作战方式也全面改革,不再冲锋,而是见对面步兵布阵完毕,派遣少量骑兵骚扰。

野狐岭战役就是典型,时间拖的越久,身穿厚厚甲胄的步兵,开始疲惫,加上后勤补给不足,战力直线下降。

而弓骑兵就可以部署在远处,拥有全面的速度优势,蓄势待发,作战就像狼群一样,牢牢跟随,等你疲惫,发射弓箭寻找大军破绽,时机一到全军出击片甲不留。

在冷兵器时代横扫半个地球。

川蜀将士优势就在弓弩兵,打造弓骑兵是最佳选择,当然打造重骑兵也是一种选择,但是目前资源有限拿下西凉再做考虑。

“丞相,马谡前来求见。”

护卫前来上报。

“快快有请。”

诸葛亮挥动鹅毛扇,马谡负责驻守散关道,肯定有军情上报。

“拜见丞相。”

马谡拱手道,目光看向三位,“三位将军也在,好久不见。”

“幼常,散关道口魏军可有动向。”诸葛亮问道。

“丞相,你指挥大军挫败张郃,魏军得知消息,早就跑的没影。”

马谡脸上露出笑意,接着禀报道:“还有一件要事禀报丞相,在周围深山之中,遍布野兽,百姓耕种经常遭到袭击,还有野猪破坏田地,百姓请求官府出兵围剿。”

诸葛亮闻言有些诧异,沉思片刻,瞬间明白。

在古代很多君王将帅都有狩猎习惯,如今武都、汉中两郡人口被曹操转移走,虽说后面又从川蜀转移少量人口来填充,但是人类活动区域不足两成,其余广大的区域都是无人区。

野兽泛滥,野猪成群。

“全军休整半月,随后大军进行狩猎大会,以狩猎练兵,骑兵就从狩猎优秀士兵中挑选。”

诸葛亮想了想,将士去深山狩猎必然消耗很大的体能,还要警觉以及敏锐高超的箭术,这样选拔出来的骑兵绝对是合格的精锐,目光看向四人,道:

“狩猎大会就由你们四人组织,打造一支擅长弓弩的骑兵,就叫弓弩狼骑。”

“……领命。”

四人纷纷领命。

诸葛亮扫视四人一眼,“我接下来要去汉中,安排屯田养兵之策,幼常你要多派斥候打探魏军动向,一旦有异动立即上报给我。”

“在下领命。”马谡作揖。

……

三日过去。

汉中南郑城。

三辆马车缓缓穿过城门。

“丞相,神机妙算。”

“曹真得知张郃大败,已经领大军退去。”

赵云得知快马来报,诸葛亮要来,已在府门等候多时。

“子龙老将军,身体好些没。”

诸葛亮目光看向赵云,亲切问道。

在离开南郑城时,诸葛亮特意将神医皇甫谧留在赵云身边,只要汉中有赵云在,曹魏就不敢随意进攻。

“子龙老将军,身体安康!”

杨仪、费祎跟在后面,纷纷给赵云问安。

赵云点头,延展手臂,笑道:“我身体硬朗的很,可惜没能去武都,跟丞相一起斩杀张郃那厮。”

“嗯!子龙将军里面请。”

诸葛亮挥动鹅毛扇,示意赵云先入府内,回头看向皇甫谧,道:“神医!我以书信陛下,封你太医令,以后你就负责给各位将军寻药问诊。”

“皇甫谧,叩谢陛下。”

皇甫谧叩拜道。

诸葛亮上前一把扶起,递给皇甫谧一个令牌,笑道:“神医!以后就有劳你了,你如若需要人手,上山采药,直接用令牌到后勤部作坊调人即可。”

“遵命。”皇甫谧作揖。

一路走进府邸。

“老将军,请慢坐。”

诸葛亮示意赵云慢些,讲道:“陛下已经批准屯田养兵之策,接下来汉中五万将士,还有孟达来投一万多兵力,以及曹魏二万降兵,全部屯田养兵,等粮草足备,再挥师北伐。”

“好!”

赵云点头,“此乃良策,利国利民,我定协助丞相,实施屯田养兵。”

“老将军,我调来两大贤才协助汉中。”

诸葛亮挥动鹅毛扇,指向身后的二人,杨仪与费祎。

实施屯田养兵,还需要杨仪与费祎去办,不然什么事都一人包办,就算是996加班族都摇头。

众人一番交谈,直至傍晚……

三日之后。

屯田养兵之策实施下去,还算成功,有赵云老将军出面,反对声音很少。

汉中一众官吏按照命令,引导将士开辟荒田,实施修建水闸,引水灌溉。

“丞相,行商已经返回汉中,前来求见。”

护卫走进书房,上报。

“快快有请。”

诸葛亮闻言,看来行商已经按照他的指示办事,往后还得继续让行商去曹魏属地,挖一些儒生来治理内政,最近一月可是累的够呛,经常批各地官吏将军送来的折子,实在受不了。

小说《兴复大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