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兴复大汉

小说兴复大汉是知名作者“扯驴子”的作品之一,内容围绕主角诸葛亮马谡展开。全文精彩片段:邓范走进营帐,拱手作揖上报“你做的非常好”诸葛亮点头,或许正是邓范夜袭,才导致张郃如此部署,摆摆手,笑道:“你等二千士兵睡醒,让他们饱餐一顿,继续袭扰张郃大营,顺便监视张郃大军动向,有丝毫兵力调动立即来报”“末将领命”邓范拱手作揖,转身走出营帐三日已过积雪还未消融,天空再次飘起鹅毛大雪黑夜降临,魏军大营,张郃赫然站立于主帅之位“老将军,深夜召唤我等有何要事”一员副将上前高声道张...

第33章 阅读精彩章节


“唉!”

诸葛亮故意叹了一口气,拿起鹅毛扇,道:

“我大汉北伐大军连战连捷,可惜国力太弱,无法彻底击败曹魏大军,魏延将军建议我举兵与曹魏大军在关中平原,决一生死,众位贤才可有良策,助我大汉。”

酒宴瞬间安静下来,杨仪、费祎、皇甫谧明白这是诸葛亮在拷问贤才,目光环视一众贤才,等待一个可靠的答复。

一众贤才一时无人上前答复,毕竟大汉只有益州一地跟曹魏相差实在太大。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百里奚。采纳其策,审时度势,避强晋之锋芒,向西发展兼并一众弱国,达到强国目的。

如今大汉要想与曹魏国力势均力敌,得屯田养兵,等良机一到,拿下西凉数郡,便可与曹魏一战定乾坤。”

一位极为年轻身形高大的贤才作揖上前答复。

诸葛亮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看来这行商找的人还是靠谱的,没有让他直接北伐跟曹魏正面硬干,回答跟大汉一众文臣意见相同,他目光看向儒生,问道:“你何方人士,师从那位高人。”

“我乃兖州樊县人士,名舒,姓魏,自幼父母早丧,无名师教诲,自学古文典故。”

年轻的贤才没有隐瞒,作揖直言相告。

诸葛亮闻言一惊,连字号都没有,果然这行商无法说动文才大能前来辅佐大汉,纯靠忽悠寻来一众年轻小辈,不过此人能说出,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加上对大汉局势的见解,能力远见非同一般。

杨仪、费祎、皇甫谧闻言看年轻小辈的眼神有所变化,可是其人并非出自名门,毕竟汉朝招揽贤才,就看这一项,然后在考虑是否重用。

“你方略不错,与我等一致,坐下继续饮酒。”

诸葛亮微微一笑,看向众人,继续道:“话虽如此,可良机难寻,总不能一直等,大家可否还有良策,助我大汉如何攻取西凉。”

“川蜀有山川之险,曹魏兵强马壮,任其国力再强也无法撼动大汉根基。

草民认为应当训练一支奇兵,采取弱敌之策,不断攻击曹魏雍凉薄弱之处,让敌军心惊胆颤,等大汉战力足够一击致命,便可直取西凉。”

一位浑身有些泥土气息的男子,上前拱手讲道。

诸葛亮当场懵逼,这什么情况,这行商是嫌脑袋太多命太长?

不过一位出生田间的小厮,竟有如此谋略见识,不简单,可以留在身边重用。

诸葛亮目光看向小厮,问道:“你何方人士,师从何人。”

“我祖籍荆州新野人士,名范,姓邓,无名师教诲,是一屯田小吏。”

此人见前者直言相告,也无隐瞒。

话音刚落,行商急得差点当场就要跑路,明明之前跟他们说好,要编造身世,此刻他浑身颤抖,生怕诸葛亮下令,让他做个好人。

“好!你回到坐案,来人给邓范再上一壶好酒。”

诸葛亮听完此人见解,顿时一喜,邓范决策跟武侯一模一样,连忙吩咐侍卫好生招待。

武侯第一次北伐是先取广魏郡,郭淮死守撤军。第二次北伐还是目标不变,截断渭水补给线,攻取陈仓,郝昭死守还是失败。

经历两次失败,武侯开始改变决策,采取弱魏之策,等雍凉防线不再牢固,在全力挥师北伐,可是天意弄人,连续取得战略上的小胜,为大汉劳累过度,病逝五丈原。

小说《兴复大汉》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