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

书荒的小伙伴们看过来!这里有一本金黄的鸡翅膀的《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等着你们呢!本书的精彩内容:“吴兄弟,你也知道卫军的情况,屯兵和余丁平日里要操练、守城,屯田的一半乃至七成要上缴朝廷以供岁收和你们这些旗军的军粮所用,到了正德年间,朝廷整顿卫所将官和官绅豪族侵占屯田失败,开始实行营兵制,营兵大多招募而来,军饷乃是卫军的两三倍,将帅要养营兵,就只能加倍侵占军屯、吃空饷、喝兵血,要供一营兵,就得四五名军户日夜耕种、不得饱食,故而军户生活日益困苦、逃亡之人也就愈加众多”“屯兵逃亡,但屯粮还是照收...

第23章 精彩章节试读


老卒又摇了摇头,长叹一声:“只是苦了咱们这些卫军,屯粮被贪了大半,咱们就只能节衣缩食,那些豪绅地主没人管束,便肆意压榨佃户,不少屯田名为军屯,收的租子却与民田一般重,这些多余的租子全给那些豪绅地主和将官拿去了。”

“就这他们还不满足,按制军屯是不能转卖和继承的,但这些豪绅地主却与官吏相互勾结,将军屯田私自买卖,或挂在军屯名下,人死之后却不分给军户,反倒收归豪绅地主家所有,变成了他们的私田。”

吴成也叹了口气,什么叫塌方式的腐败?上上下下就没一个好人,全都附在军屯上吸血。

土地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大明卫军为何战力越来越弱,以至于到了不堪一用的地步?根子就在军屯之上,军屯的问题解决,兵卒能够吃饱穿暖,不用每日挣扎在生死线上,战力自然就能回升。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万般艰难,在军屯中伸手的上上下下不知多少,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些利益集团连朝廷都解决不了,自己和他们相比简直和蚂蚁一般。

吴成有些泄气,在另一个世界他能自信满满的跑去贵州扶贫,是因为背后站着整个国家,而如今他能动的力量最多就是绵正宇的百户,但一个百户所跟那些利益集团相比算得了什么?人家捏死自己眼睛都不用眨一下。

长长出了口气,吴成站起身来,不管如何,事总得去做,自己还是得去了解一下张家的情况,好找到下手的地方。

正在此时,正在门外和几个屯军聊天的毛孩跑了进来,嚷嚷道:“成哥,张家派人来请绵老叔去县城赴宴,绵老叔派人来通知咱们,要你和他一起去。”

武乡县是一座小城,人口不到十万,下辖十六个村,城池绵亘于太行、太岳两山之间,地势呈东西高,中间低,状若如意。

吴成前世不是山西人,甚至都没听过武乡的名字,穿越之后也从没进过城,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伸长脖子左看右看。

武乡是座老城,城池筑建可以追溯到北魏时期,位于山西比较富裕的晋东南地区,城内百姓精神面貌还算不错,街边商铺也多,看起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武乡城里的商铺,十之七八都是张家的产业.....”绵正宇骑在马上,弯着腰低声为吴成解说着:“你看这青石铺成的大街,都是张家出钱修的,武乡的城墙维护、道路修整、袱洲水利,张家出了不少钱粮,所以武乡不少人喊他们‘善人’。”

吴成撇了撇嘴,这些地主把利益产业都占尽了,一面压迫百姓敛聚财富,一面从指头缝里露点钱粮做些善事来涂脂抹粉、收买人心,换个良善绅士的好名声。

“张家不是咱们武乡人,他们是泽州沁水人,主家便是在沁水,不仅仅在咱们武乡有地有产,整个山西的产业都不少,算得上山西一等一的豪富之家了........”绵正宇还在继续解说着,双眉皱成一团:“林恶鬼能当上百户,就是借了张家的银子,千户大人和他们关系不菲,知府见了他们也得礼让三分,也不知怎的,竟然会为俺这小小百户摆宴。”

“因为咱们是用银子买的百户,但不是用他们的银子.......”吴成淡淡的回道,他在路上就猜透了张家的心思:“五百五十两纹银,哪是一个小小的小旗能出得起的?张家是怕咱们身后站着其他豪绅贵胄,所以才摆下这场宴席,一则探查我们身后之人,二则也是来试试我们对张家的态度。”

小说《穿越明末,我是造反钉子户》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