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节选


第1章 身为替身,我很抱歉1
都说秋高气爽,外头阳光明媚,正是难得的好天气,可杨府的主子们却都是一片愁容,一家之主的杨老太爷和发妻还有几个儿子,打发了一众的丫鬟婆子,关上门来开家庭会议。
见在座的几个大男人都大眼瞪小眼,一个开口的都没有,杨老夫人拿着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怎么就那么巧,偏偏就让我们昭娘给遇上了呢。”
这哭声听得杨老太爷更是心烦意乱,说道:“还不都是你平日里给惯的,咱们这样的人家,谁家的姑娘不是脚不沾地,就她整日里跟个假小子似的到处乱跑,如今跑出祸事来了。”
杨老夫人听着丈夫的指责,心里一阵的委屈,是她一个人给惯的吗,不知道是谁一天到晚念叨着乖孙女,乖囡囡,说咱家的女儿就要当成儿子来教养,别学那些小门小户的做派。想到自己的昭娘正值花期,却要去那见不得人的地方,更是悲从中来,修儿夫妻走的早,要是孙女儿没有个好下场,到了下面,修儿问起昭娘,她要怎么和儿子交代呢。
杨家二爷杨齐、四爷杨建都看着自己大哥不做声,在兄弟期盼的目光下,作为大哥,杨家大爷杨洄只得说道:“爹,此事难道就再无回旋的余地?不如和宫里说昭娘已经许了人家,不拘家世,只要人品合适,总归比进宫要好,再不然抱病休养,过几年陛下忘了再寻个好人家。”
杨老爷无奈道:“你我能想到,今上就想不到吗?前儿一下朝,梁得意来和我说这事,开口就说昭娘定了五次婚男方都出了事,是个有福气的,可见陛下是上了心,非要昭娘入宫不可。”
几人听到杨老太爷所说,觉得此事更是棘手,这陛下可都快六十了啊!杨老夫人哭的更大声了,杨老太爷听的脑门生疼,怒道:“别哭了,再哭能哭的陛下回心转意,放过昭娘吗?”
杨老夫人止了止哭声,说道:“陛下都那样的年纪了,宫里什么样的美人没有,还想着我们昭娘,我们家昭娘就是再嫁不出去,也不能嫁个半截黄土都埋上了的啊,这不是往火坑里跳吗。”
杨建看着一大家子都紧皱着的眉头,虽说自家侄女长的不错,但离倾国倾城之类的还相差甚远。中秋庙会黑灯瞎火的见了一面,陛下当真就这么上心?自家虽然比不得许家举足轻重,但也称得上是累世簪缨,虽说皇家妃嫔不同于寻常妾室,但陛下终究是知天命的年纪,极少会纳重臣嫡女为妃。昭娘是杨家这一辈唯一的嫡女,就算念及杨家这些年为大周尽忠的份上,也不该非要昭娘不可。
“爹,儿子实在觉得奇怪,就庙会的时候见了昭娘一面,说不得连昭娘到底长什么样都没看清,陛下怎么就非要昭娘进宫不可,若是知道其中的缘由,或许会有转机。”
听到小儿子说的,杨老夫人和其余几个儿子都恍然大悟一般,看向杨老太爷。只见杨老太爷更是哀声叹气,看了一圈众人,这才解释道:“你们不知道,我当时就向梁得意打探了几句,这才知道,陛下以前专宠的贵妃,刚巧病逝的那年昭娘出生。贵妃得宠的那些年,我在外任,不清楚这些事,这事一出,才知道昭娘和贵妃隐约有八分像,陛下,是把昭娘当作贤贵妃的转世了。”
几兄弟面面相觑,饶是他们想破脑袋,都没有想到背后竟然是这样的缘故,想到自家就这么一个女孩儿,千娇百媚的年纪要嫁给风烛残年的老皇帝,还是被当作替身,心里更是不是滋味。
看到祖父母还有几位叔叔伯父为自己的未来担忧,杨昭娘躲在后面再也忍不住了,冲出去说道:“祖父祖母不必忧心,陛下既然要我入宫,我去就是了。”
看着突然冲出来的昭娘,屋子里的人都吃了一惊,一听到孙女儿/侄女儿说的话,五味杂陈。杨老夫人伸开手把昭娘抱入怀中,说道:“你还小,不知道宫里的难处,论年纪陛下都能当你的祖父了,往后若是有个万一,你没有依靠,大好的年华就只能困死宫中。”
其实本朝无子嫔妃的待遇算不错了,以前皇帝死了,皇后自然不用说,有儿子的可以被儿子接出去奉养,没有儿女的嫔妃不是殉葬就是出家,要不然就去守灵。大周开国皇帝觉得都是自己的女人,伺候了自己一辈子,虽然没有生下子女,但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于是大笔一挥,本朝的妃嫔,若是皇帝死了没有孩子,就搬到寿安宫后面的小院居住,除了住的地方小了些,其余待遇不变。
可实际上,不受宠的妃嫔,就算皇帝活着,日子也不一定好过,更何况是些太妃,而荣升太后的那位,也未必能容下这些昔日争宠的姐妹,不过是苦熬罢了。
家里不愿意她去受那个罪,可她也不愿意因为自己为杨家招来灾祸,耽误了伯父兄弟们的前程。再则若是当今铁了心想要她这个替身,即便祖父叔伯们再溺爱她,也比不过杨家满门,与其到时候两难,不如现在她自己提出来愿意进宫。
想到这里,杨昭娘从杨老夫人怀中起来,到堂中跪下,向堂上的杨老太爷杨老夫人拜了一拜,说道:“祖父、祖母怜我爱我之心昭娘无以为报。昭娘父母早亡,全靠祖父、祖母和几位伯父教养长大,家里为了我的终身竭尽心力,可惜昭娘福薄,接连五位未婚夫都遭遇不测,连累杨家被外人笑话,即便不入宫想要嫁个门当户对的好人家也是不成了。如今陛下不嫌弃我,我岂有嫌弃陛下的道理,再者陛下若是真的宠爱我,自然会为我的终身打算,祖父只管回复陛下昭娘愿意入宫就是。”
杨老夫人只管在一边痛哭,杨老太爷几个既是欣慰,又是心疼,没有白养昭娘一回,在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杨二老爷,看着眼前的侄女儿,想着三弟临终前的嘱托,他们终究没有做到。
“宫里叫得上名号的妃嫔大多都出生世家望族,皇后身后的许家更是权倾朝野,嫡长子一出生就被立为太子,如今已经做了三十八年的太子。除了二皇子早丧,三皇子修道,其余还有五位皇子,个个都是龙章凤姿,素有贤名,尤其是七皇子最得宠爱。入宫之后只盼你保全自己,莫要被人做了筏子,前朝之事无需为家里忧心。”
二伯父希望她平安是福,可惜她要让二伯父失望了,进宫她认命,可是要让她勤勤恳恳当个几年替身,等老皇帝归西后在寿康宫后院熬日子,她不认命。
这年头讲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嫁的好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实现阶级的跨越,可要想实现自己的阶级跨越就只有嫁给皇帝,或者嫁给未来的皇帝。
三十八年的太子,权倾朝野的外戚,名门望族的妃嫔,素有贤名的皇子还不止一个两个,而是五个,想来这五位皇子皆是胸有沟壑。“二伯父说的是,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
以前只当是贴心小棉袄,今日才发现小棉袄也长大了,杨老太爷正视眼前的孙女儿,问道:“你欲如何?”杨家不止一个孙女儿,往小了他这一支光是儿孙加起来就有数十人,杨氏一族的族人更是数千之众,不可能把一家子的性命拿去赌。
杨昭娘看着杨老太爷说道:“我虽然是个女儿,不清楚朝堂之上的拨云诡谲,但也时常听祖父和伯父们说起,当今陛下是一位明君。如今诸位皇子已经长成且皆有贤名,陛下年迈,夺嫡之争越演越烈,人无伤虎意,却不得不防虎有害人心,祖父放心,无论如何定不负杨家百年的门楣。”
杨老太爷叹了口气,说道:“你有此心,我便放心了。当年修儿早亡,你娘跟着去了,把你托付给我们,指望能给你找一个好的归宿,平安喜乐过一生。可惜天意弄人,无论怎么样,我和你祖母只盼你平安。”
这都是些什么事,以前只觉得自家侄女儿什么都好,必须配这世间最好的男子,因为连着给侄女找了五个,结果五个都出了事,他已经把要求降到只要人品才学仪表皆可,家世略低一点也无妨,家里简单父母慈爱兄弟和睦也就是了。谁曾想这边还没挑好下一个候选人,那边被皇帝看上给截了胡,杨洄心里憋闷但无可奈何,如今的皇帝变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