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全文

岁月丰盛

都市小说小说《岁月丰盛》中的主人公是主角文汉林伟发,编写本书的大神叫做“宴坐青山”。更多精彩阅读:第二天闲着没事,文汉回母校转了转火电厂子弟校在厂家属区附近,一墙之隔,原先有一书院,据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因位于凤山脚下,称为凤山书院书院荒弃多年,野草丛生,苔痕遍布八十年代初,一位姓徐的校长瞄上了书院,于是打报告请示厂领导厂领导很支持,跟当地政府协商了一番,以极低的价格买下这块地不久,子弟校扩张,围墙延伸出去,把书院划为势力范围,充作了小学部文汉的小学时代,就是在那度过的时过境迁,...

岁月丰盛 免费试读

1998年初,夜,东江市江北火电厂,家属区16号楼1单元2—2。屋内,一对父子相对而坐,饭桌上两荤两素,主打硬菜是糖醋鱼和葱烧鳝段。女主人还在厨房煮汤,让他爷俩先吃着。

每晚半斤白酒,无论天晴落雨,雷打不动,电厂老工人文建国就好这口。儿子文汉前些天退伍回家,文建国情绪特别高,硬拉着儿子陪酒。散装土酒,实惠、烈性,文汉喝不惯,只觉又辣喉咙又烧心,夜里还好几次渴醒,光身子爬起来找水,咕咕往肚子里猛灌。今晚,他说啥也不肯再喝散装土酒,在楼下小卖部扛了一箱啤酒回来。

文建国嘿嘿笑两声,随他。

跟父亲一样,文汉生得虎背狼腰,男子气十足。更胜一筹的是,他面部轮廓比父亲英俊硬朗,很像日本影星高仓健,尤其下巴上那道深刻而迷人的凹陷,让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成熟稳重。

不多会,汤煮好了,黄瓜皮蛋汤,皮蛋黝黑光亮,为正宗的松花皮蛋,出自本地区手艺最好的马师傅。文建国嘴刁,特别吩咐老婆张淑芳,只认马师傅包的皮蛋。

张淑芳在东江机械厂做车间库房保管员,年轻时,她算是车间甚至全厂的一大美人,如今岁数大了,身材严重走形,早没了当年的风采。这些年,机械厂要死不活、摇摇欲坠,每月只发基本工资吊命,弄得工人们怨声载道。同一个车间的老姐妹经常叹张淑芳命好,嫁文师傅算是嫁对了人,火电厂旱涝保收,永远不得垮,不像我们两口子都在机械厂这条破船上,哪天船翻了,不晓得怎么个活哟?

其实想当初,张淑芳跟文建国搞对象的时候,机械厂一点也不输给火电厂。同样是国营大厂,工资稳定、福利好,每每在外人面前提起自个单位,她都是一脸工人阶级的幸福自豪。不曾想,后来搞活市场经济,机械厂经营不善,每况愈下。而火电厂,由于不愁卖电销路,一直保持着行业优势。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业优势,文建国在家里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用他的话说,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要知道当年的文建国,家里一穷二白,他排行老大,每月的工资大部分得寄给乡下的父母,帮衬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因此,他在出身工人阶级的厂花张淑芳面前没得半点优势,所幸他嘴巴甜、下手快,急火火地把生米煮成了熟饭。张淑芳呢,当初之所以同意跟泥腿子出身的文建国搞对象,主要是看上了他的大高个,特别有安全感。那些年生活条件差,营养跟不上,身高能上一米七的男人不多见,文建国一米八,简直称得上小巨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格外抢眼。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文建国熬成了半百老头子,机械厂大美人也变作了黄脸婆。由于自个厂子越发不济,在张淑芳眼里,文建国这个旱涝保收的电厂工人就变成了宝贝疙瘩。听说要想牢牢拴住男人,必须得勾住他的胃,从不下厨的张淑芳硬是跟变了个人似的,没事就向一个厂子的老姐妹讨教厨艺,什么煎炒烹炸、红烧清蒸,全学了个遍,都快赶上饭馆大厨了。

嚼着香喷喷的葱烧鳝段,文汉说:“妈,你做的菜越来越好吃了。”

“好吃就多吃点。”张淑芳一脸的成就感。

看着文汉身上的黑色羽绒服,她说:“儿子,这衣服还是你念高中时买的。”

文汉抬起袖子看了看,笑道:“是的。”

“改天妈给你买件新的。”

“不用,旧衣服穿着舒服,再说了,革命军人要保持艰苦朴素。”文汉乐呵呵地说:“妈,你快坐下来吃菜。”

“你已经退伍,不是革命军人了。”她知道儿子是想省钱。

“我退伍不褪色。”文汉嘻嘻一笑。

张淑芳不再坚持,儿子懂事,她非常欣慰。

按照相关政策,退伍军人文汉可以进入江北火电厂工作,从此端上铁饭碗。想到这,文建国心里美得不行,滋一声,嘴边的小半杯白酒见了底。

文汉赶紧给父亲满上。

“少给你爸倒点,他喝多了整晚打呼噜,声音特别大,跟老虎一样。”

文建国扭头看了老婆一眼,没好气道:“你怎么不说跟狮子一样?哼,嫌我打呼噜,大不了我今晚睡沙发。”

文汉笑了笑说:“爸,我睡沙发,你睡我房间好了。”

文家住的是火电厂家属区公房,房子不大,60平米,两室一厅,按月从文建国的工资里扣除房租费和水电气等杂费。房租费不高,带有福利性质。

“老文,说正事,儿子进电厂的事情,你啥时候去劳资科问问?这年头,汤圆要吃到自个肚子里才放心。”

文建国点点头,长长地嗯了一声。

文汉想了想说:“爸,不用麻烦你,我想明天去一趟劳资科,有些事情,不是本人到场,不一定说得清楚。”

“嗯,也好。”

文汉又问:“劳资科在厂办大楼几楼?我明天把退伍证也带上。”

“劳资科……在几楼?”五十出头的文老工人作冥思苦想状,他是检修车间的普通钳工,极少涉足厂办大楼,哪里知道这科室那科室在几楼?

“爸,你不用想了,我明天去办公大楼问问就知道了,鼻子底下有张嘴嘛。”

“要得。你去之前,记得买包好烟。”

“我晓得。”文汉连连点头。

“你身上有钱没?”文建国问。

“有,放心嘛。”退伍时,部队给了文汉一千六百多退伍费,他分文未动,把整数一千交给母亲,自个留了六百多备用。

第二天一早,文汉独自出门,在楼下小卖部买了一包红塔山。这烟十块钱一包,价钱蛮咬人。想当初报名参军时,他也是拿这烟孝敬武装部和接兵部队的干部,颇长脸面。

家属区距离厂区不远,沿途经过菜市场、厂办幼儿园、厂电影院,一路上,文汉吸着烟,默默打量阔别三年的故土。不时遇见些熟人,都是长辈级看着他长大的,人家跟他打招呼,嘘寒问暖,他毕恭毕敬地回应,敬烟。国营老厂就是这样,生活圈子不大,走到哪都能遇见熟面孔。

不多会,来到厂办大楼前,文汉给门卫发了一根烟,问明劳资科在四楼后,他道了声谢,不紧不慢上楼。毕竟是厂办大楼,上下来往的男男女女一个个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给刚退伍的方汉造成一定心理压力。

劳资科办公室在402,门开着,里边端坐着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妇女,短头发,戴眼镜,正低头写着什么。

文汉轻轻敲了敲门。

中年妇女放下笔,抬头道:“你好,请问找哪位?”她的态度很和蔼,蛮有亲和力,给文汉一种莫名的好感。

他迎上前说:“你好,我是厂里的子弟,刚退伍回来,想问问工作分配的事情。”

中年妇女沉吟片刻,说:“这事……得问赵科长。”

“请问赵科长在哪间办公室?”

她起身说:“你在这等等,我去问。”

“好的,谢谢。”

中年妇女走后,文汉摸出香烟,想了想,又放回衣兜。

约莫过了两三分钟,中年妇女回到办公室说:“你把姓名和电话号码留下,有消息我给你打电话,好吧?”

文汉略觉失望,脸上却堆满笑容:“好的,谢谢你。”

“不客气。”

留下姓名和家里的座机号码,他转身离开。

办公楼大门口,一名年轻女子迎着文汉走来。她着红色羽绒服,个子高挑,眉目秀丽,气质高雅。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文汉忍不住多看了她几眼,嗬,标准的鹅蛋脸,雪白的天鹅颈,还有一双迷死人的大长腿,被洗得略微发白的石磨蓝牛仔裤绷得紧紧的,看上去弹性十足。

正暗自惊艳,不曾想,红衣美女竟停下脚步,瞪着一双漂亮的羚羊眼,直溜溜地看他。他脸上一阵发烫,赶紧低头加快脚步,与对方擦身而过。

“文汉。”对方忽然喊了一嗓子,俏生生的悦耳。

他本能地回头,哎地应了一声。

她莞尔一笑:“文汉,还真是你,我就觉得像你嘛。”

他目光迟疑地望着那张俊俏动人的面容,足足十秒钟之后,总算认出对方,惊呼道:“你是赵妮妮?”

她的笑容更加灿烂:“老同学,好几年没见了。”

“快五年了吧,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

“我听说你当兵去了。”

他点点头道:“刚退伍,今天特地来劳资科,问问工作分配的事。”

“哦……劳资科的人怎么说?”

“让我等通知,你……在这上班?”

她嗯了声说:“我在财务科。”

文汉暗想,也不晓得我以后会分配在哪儿?当然不可能像她一样在机关,只能下车间,但愿能分一个好的工种。

她看着文汉,笑笑问:“你长个了吧?现在多高?”

“一米八五。”

“你比念书的时候壮了很多。”

“我在特种部队当了三年兵,天天高强度训练,是壮了不少。”

“哇,特种兵!《第一滴血》,兰博!”赵妮妮眼里燃起明亮的火苗。

“没那么夸张,那是史泰龙演的美国大片,呵呵。”

文汉跟赵妮妮同为火电厂子弟,小学和初中都就读本厂子弟学校,赵妮妮是出了名的班花,能歌善舞。初中毕业以后,她考上电力校,三年后毕业,进入江北火电厂。文汉当年也报考了电力校,可惜没考上,于是就读普通高中,高考落榜后应征入伍。

在赵妮妮的记忆里,学生时代的文汉高大帅气,篮球打得特别好。今天的文汉跟学生时代相比,更多了几分成熟刚毅的男人汉气概,给她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心道,部队可真是一座大熔炉,文汉当兵回来,气质完全变了,成熟了,稳重了,有一种很特别的味道。

与此同时,文汉也注意到了赵妮妮的变化,她衣着时尚,脸上还有淡妆,看上去比从前少了几分清纯,多了几分女人的妩媚。

“文汉,有空约几个老同学出来聚聚吧。”

“好啊。”

“那就这样吧,我先忙工作,改天见。”

“改天见。”

文汉嘴上说着改天见,却一点没往心里去。因为在他看来,赵妮妮的父母是厂里的干部,有一定社会地位,她本人又是厂财务科的工作人员,也是干部身份。而他文汉,父母都是工人,他以后也只能当工人。他跟她根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她说改天见,也就是一句客套话罢了,当不得真。

当晚,文建国问明情况,说:“既然劳资科让你等通知,那就耐心等。”

文汉掏出红塔山递给父亲一支:“我就想早点上班,心里边踏实。”

“不要急,你工作的事迟早会安排,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文建国吸了两口烟道:“明天周末,不用上班,我去江边钓几条鱼,晚上咱们尝尝鲜。”

张淑芳说:“儿子,妈明天做道拿手菜,包你喜欢。”

“啥拿手菜?”

“灯笼肉。”

“啥叫灯笼肉?”文汉好奇心顿起。

“到时候你就知道哪。”

家里朝南的小房间空了三年,始终保持着文汉参军前的模样。靠床铺的墙面上,四大天王的宣传海报还在,记得好像是高二上学期贴的。如今虽说颜色暗淡了些,天王们风采依然。刘德华英气逼人,郭富城帅气十足,黎明眼神忧郁,张学友霸气纵横。这是当年文汉对他们的评价。

卡带式随身听仍放在床头柜第一格抽屉,音质依然那么动人:“青春少年时样样红,你是主人翁,要雨得雨要风得风,鱼跃龙门就不同。荣华富贵呀飞呀飞,世上的人呀追呀追……”

小说《岁月丰盛》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点击阅读全文